蔡天新的一生_数学家故事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蔡天新的一生
首页>数学杂谈>数学家故事>蔡天新的一生

蔡天新的一生

2013-04-28 收藏

 

蔡天新的一生 查字典数学网资料整理

过去20年来,他以数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游遍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身体力行地遵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从中“获得了独到的经验、开阔的视野,并拥有了必要的自信、宁静和气度”。

1月3日,蔡天新回母校山东大学,参加著名数学家、山东大学原校长、恩师潘承洞教授铜像揭幕仪式期间,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如果说数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那么诗歌便是我可以随身携带的家园”

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里,蔡天新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的青葱岁月。

在山东大学附近的一家旅店里,蔡天新向本刊记者回忆起35年前第一次长途旅行的经历。那是1978年,15岁的他第一次乘坐火车,终点站便是济南。

高考前夕,偶然读到徐迟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父亲告诉他,徐迟提到的三位数学家中,惟有潘承洞是山东大学的一名教师,陈景润和王元都在科学院做研究工作。“于是我的志愿里便有了山大,没想到的是,后来居然被选拔进山大的少年班,继而成了潘承洞的研究生。”

蔡天新,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出版诗集、随笔集、游记、传记等10多部文学作品和英、西、法、韩、斯拉夫、土耳其语等10余种外版著作。

他原来希望在50岁以前走100个国家,这个任务提前半年,于2012年秋天完成了。荷兰一个大学请他访问,去了趟德国、比利时,后来遇到国庆节,他给自己放了假,就用荷兰人给的钱买了机票去了非洲。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去非洲了。在坦桑尼亚阿鲁沙,当地诗人给他开了一个诗歌朗诵会,当坦桑尼亚人知道这是他游历的第100个国家,他们也感到很光荣。

“每当游历一个新的国家,我都有获得一次新生的感觉。而写作对于我,就像是故地重游。”蔡天新说,“如果说数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那么诗歌便是我可以随身携带的家园。”

对他来说,首先是数学访问和会议带动了旅行,然后是旅行启发了写作的灵感,诗歌和文学活动又不断提供新的旅行。“旅行对我来说,就像有些人赚钱一样,很容易。我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有的是数学家,有的是诗人。时间长的话大都是跟数学有关,时间短的话跟诗歌有关。”蔡天新说。

一次,蔡天新去法国参加诗歌节,在诗人兰波的故乡沙勒维尔市,偶然路过一个大书店,突然看到橱窗上印着自己的诗句:“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像一束子弹,穿过暗夜的墙。”

多年以来,他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入作协、不上论坛、不写博客。“我不太愿意与人争执,那容易让我走上极端,加上父辈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文人相轻’传统的忧虑,所以选择了用文字和图像的方式来表达。”蔡天新说,后来还是“破戒”了,开始写博客,一路写到微博,“最初是出版商的建议和要求,后来还真喜欢上了。”

少年远行:80年代的青春记忆

2010年春天,蔡天新的童年回忆录《小回忆》出版,这部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方乡村生活的书,尾声他独自一人搭乘长途汽车来到省城杭州,第一次坐上火车去济南念大学。

有几位老同学读过以后,勉励他再续《小回忆》,写一写山大度过的那九年青春时光。他迟迟未能动笔,但那些决定他后来人生命运的校园往事,在他脑海里不断回绕。

1984年元旦,蔡天新正读研二。那天夜里在一位同乡老师家里看完电视,回寝室的路上,在山大校门口一棵梧桐树下,一位少女急切地朝他奔来,几乎扑进他的怀中,显然少女把他当成等候已久的男友了。没等他明白过来,少女已失望地退缩回去。当天夜里他失眠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口中仍念念有词。他将其记录下来,一位文青同学看后说像诗,这就是他的第一首诗——《路灯下的少女》。

从那时起,直到29年后的今天,蔡天新很少中断诗歌创作。至今他的诗歌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并有英、法、西、韩、土耳其、斯拉夫和孟加拉语版的诗集出版。他也30多次被邀请到5大洲参加诗歌节或文学交流,并多次举办个人朗诵会。

“与我同生日的匈牙利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格言,学数学的就是要走遍世界。可以这么说,诗歌带给我的旅行机会,并不少于数学。”蔡天新说。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数学系研究生蔡天新开始了旅行和写作。他利用假期回家探亲把京沪线上的城市走遍了,还去东北、西北、西南做了三次长途旅行。“有一次寒假去银川,为了买半价票,就找辅导员做了个假证明,说自己是宁夏人,丢了学生证,来不及补发,以山大数学系的名义开了证明。从银川回浙江,又用另外一张证明,说我是浙江人,在银川实习,适逢假期,不经过学校可以直接回家,又买了张半票。比直接从济南回浙江多花了十几块钱,走了十几个省。”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从未住过旅馆,有时在亲戚家借宿,有时投靠同学,有时干脆睡在火车上。就这样,学生时代,蔡天新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可能是童年太孤单,所以后来喜欢旅行。

山大哲学系的韩东和蔡天新本科同届。韩东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大名鼎鼎的“他们”诗社创办人,但他本科毕业离校时蔡天新还没有开始写诗,并不相识。等他们有机会在南京、杭州和青海湖的笔会、诗歌节上相遇,已经是21世纪的事了。

谈到对上世纪80年代的特殊情感,蔡天新说:“我觉得我不属于任何年代,数学是永恒的,和年代无关。诗歌和年代有点关系,那时候我也读朦胧诗,但并不活跃,1986年美国垮掉派诗人领袖金斯伯格到山大访问,我居然不知道,在现在看来是有点孤陋寡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