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收藏
数列公式是高考数学中常考的内容,下面查字典高中数学网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列公式知识,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这方面知识的良好指导。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二、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
三、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11、{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12、{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1) 是等差数列。
13. 在等差数列中:
(1)若项数为,则
(2)若数为则,,
14. 在等比数列中:
(1) 若项数为,则
(2)若数为则,
组织操作活动的几点要求
初学因式分解的“四个注意”
从多种同类经验中体验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在动作中理解数
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演练法的教学特色
让教学环境成为课堂的“强磁场”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材数学第八册介绍
谈数学教学中的提问
研究认知张力优化课堂教学
也谈“用简便方法计算”
有效数学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由教学植树问题想到的
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
谈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简介
浅谈应用题解题思路训练
浅谈思考题解题策略
“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解读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初探
有效利用数学教学中隐性的学生资源
从分形理论到班级整体学习力
精编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方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