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一(七年级)数学寒假...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初一(七年...

初一(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5-12-18 收藏

为了不让大家因假期而和其他同学拉下差距,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一(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一、选择题(4分8=32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分)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是()

A.一个实数B.一个整数C.一对实数D.有序实数对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比如实数2和3并不能表示确定的位置,而有序实数对(2,3)就能清楚地表示这个点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是3.

解答:解: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是有序实数对,故选D.

2.(4分)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x2+x=1B.2x+3y﹣1=0C.x+y﹣z=0D.x+ +1=0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只含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

解答:解:A、x2+x=1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其最高次数为2,且只含一个未知数;

B、2x+3y﹣1=0是二元一次方程;

C、x+y﹣z=0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含有3个未知数;

D、x+ +1=0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不是整式方程.

(1)方程中只含有2个未知数;

(2)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3)方程是整式方程.

3.(4分)已知点P位于y轴右侧,距y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x轴上方,距离x轴4个单位长度,则点P坐标是()

A.(﹣3,4)B.(3,4)C.(﹣4,3)D.(4,3)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题意,P点应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为正,再根据P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确定点的坐标.

解答:解:∵P点位于y轴右侧,x轴上方,

P点在第一象限,

又∵P点距y轴3个单位长度,距x轴4个单位长度,

4.(4分)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4cm,3cm,5cmB.1cm,2cm,3cmC.25cm,12cm,11cmD.2cm,2cm,4cm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大于最大的边即可.

解答:解:A、3+45,能构成三角形;

B、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C、11+1225,不能构成三角形;

5.(4分)关于x的方程2a﹣3x=6的解是非负数,那么a满足的条件是()

A.3B.3C.3D.3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此题可用a来表示x的值,然后根据x0,可得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2a﹣3x=6

x=(2a﹣6)3

6.(4分)学校计划购买一批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不能进行镶嵌的是()

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考点:平面镶嵌(密铺).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看哪个正多边形的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内角之和不能为360即可.

解答:解:A、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为60,6个能镶嵌平面,不符合题意;

B、正四边形的每个内角为90,4个能镶嵌平面,不符合题意;

C、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不能镶嵌平面,符合题意;

D、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20,3个能镶嵌平面,不符合题意;

7.(4分)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的和的是()

A.270B.1080C.520D.780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整倍数,由此即可找出答案.

解答:解:因为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3且n是整数),则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整倍数,

8.(4分)(2002南昌)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B.■▲●C.▲●■D.▲■●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观察图形得出■▲●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解答:解:因为由左边图可看出■比▲重,

由右边图可看出一个▲的重量=两个●的重量,

所以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二、填空题

9.(3分)已知点A(1,﹣2),则A点在第 四 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10.(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CB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若AC=8cm,BC=6cm,那么△ACD与△BCD的周长差为 2 cm,S△ADC= 12 cm2.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过C作CEAB于E,求出CD= 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E,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过C作CEAB于E,

∵D是斜边AB的中点,

AD=DB= AB,

∵AC=8cm,BC=6cm

△ACD与△BCD的周长差是(AC+CD+AD)﹣(BC+BD+CD)=AC﹣BC=8cm﹣6cm=2c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0(cm),

∵S三角形ABC= ACBC= ABCE,

86= 10CE,

CE=4.8(cm),

11.(3分)如图,象棋盘上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的坐标为 (﹣2,1) .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首先根据将和象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进一步写出炮的坐标.

解答:解:如图所示,则炮的坐标是(﹣2,1).

12.(3分)(2006菏泽)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砖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 4n+2 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压轴题;规律型.

分析:通过观察,前三个图案中白色地砖的块数分别为:6,10,14,所以会发现后面的图案比它前面的图案多4块白色地砖,可得第n个图案有4n+2块白色地砖.

解答:解:分析可得:第1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1+2=6块.第2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2+2=10块.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n+2块.

三、解答题(5分5=25分)

13.(5分)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把第二个方程整理得到y=3x﹣5,然后代入第一个方程求出x的值,再反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得解.

解答:解: ,

由②得,y=3x﹣5③,

③代入①得,2x+3(3x﹣5)=7,

解得x=2,

14.(5分)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x的系数相同,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 ,

①﹣②得,12y=﹣36,

解得y=﹣3,

把y=﹣3代入①得,4x+7(﹣3)=﹣19,

15.(5分)解不等式: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首先去分母,然后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求得原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解:去分母,得:3(2+x)2(2x﹣1)

去括号,得:6+3x4x﹣2,

移项,得:3x﹣4x﹣2﹣6,

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16.(5分)解不等式组 ,并求其整解数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再其公共解集内找出符合条件的x的整数解即可.

解答:解: ,由①得,x1,由②得,x﹣2,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1,在数轴上表示为:

17.(5分)若方程组 的解x与y相等,求k的值.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y=x,代入方程组求出x与k的值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y=x,

代入方程组得: ,

四、解答题(5分2=10分)

18.(2分)如图,△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作DEAB于E,交AC于F.已知A=30,FCD=80,求D.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将求D转化为求CFD,即AFE,再在△AEF中求解即可.

解答:解:∵DEAB(已知),

FEA=90(垂直定义).

∵在△AEF中,FEA=90,A=30(已知),

AFE=180﹣FEA﹣A(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80﹣90﹣30

=60.

又∵CFD=AFE(对顶角相等),

CFD=60.

在△CDF中,CFD=60FCD=80(已知)

19.(2分)已知:如图,E是△ABC的边CA延长线上一点,F是AB上一点,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试证明2.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BC+BAC,BAC=AEF,从而得证.

解答:证明:∵ABC+BAC,

五、作图题(6分)

20.(6分)如图,在△ABC中,BAC是钝角,请按下列要求画图.画

(1)BAC的平分线AD;

(2)AC边上的中线BE;

(3)AB边上的高CF.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1)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边AB、AC两边分别相交于一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距离的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过这一点与点A作出角平分线AD即可;

(2)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连接BE即可;

(3)以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BA的延长线于两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的长度的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然后作出高即可.

解答:解:(1)如图,AD即为所求作的BAC的平分线;(2)如图,BE即为所求作的AC边上的中线;(3)如图,CF即为所求作的AB边上的高.

六、解答题(21题5分)

2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表示下面各点A(0,3),B(1,﹣3),C(3,﹣5),D(﹣3,﹣5),E(3,5),F(5,7)

(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 3 .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 D 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位置关系是 平行 .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 7,5 .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先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点.

(1)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点到原点O的距离;

(2)找到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的点即为所求;

(3)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等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绝对值.

解答:解:(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3﹣0=3.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D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位置关系是平行.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7,5.

七、解答题(7分)

22.(7分)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

甲种货车辆数(辆)25

乙种货车辆数(辆)36

累计运货吨数(吨)15.535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则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专题:图表型.

分析:本题需知道1辆甲种货车,1辆乙种货车一次运货吨数.等量关系为:2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3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15.5;5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6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35.

解答:解:设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货x(t),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货y(t).

则有 ,

解得 .

23.(7分)探究:

(1)如图①,2与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把图①△ABC沿DE折叠,得到图②,填空:2 = C(填=),当A=40时,C+2= 280

(3)如图③,是由图①的△ABC沿DE折叠得到的,如果A=30,则x+y=360﹣(C+2)=360﹣ 300 = 60 ,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为 BDA+CEA=2A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探究型.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度可得出,2=C,从而求出当A=40时,C+2=1402=280,有以上计算可归纳出一般规律:BDA+CEA=2A.

解答: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可知:2=180﹣A,C=180﹣A,

2=C;(2)∵2+BDE+CED=C+BDE+CED=360,

2=C;

当A=40时,C+2=1402=280(3)如果A=30,则x+y=360﹣(C+2)=360﹣300=60,

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这篇初一(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