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201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做好2013年中考...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如何做好2...

如何做好201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2013-03-12 收藏

针对中考命题规律,遵循考试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体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内容重点考,热点知识反复考,冷点知识有时考”的命题原则,在2013年中考复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抓好基础知识,并选择一些教材中的重点题型,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中考新题型,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可变性、发散性.现就谈谈本人在指导学生数学复习中的体会.

一、坚持“阅读——例题——练习”的原则

由于学生对所复习的部分内容已经有所遗忘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先阅读,后例题,再练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步骤是:教师先让学生课前阅读相关的内容,课上再引导学生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浓缩知识点,把各个局部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记忆教材;或者上课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提示,快速地阅读课文.比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一章时,我让学生快速地把课本上相关内容浏览一遍,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再精选适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题讲解,并在讲解中让学生体会到刚才所复习的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规定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时,教师特别关注学困生和优等生,指导学困生完成练习,引导优等生进行变式练习.学生在完成练习以后,可以把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通过参考答案弄明白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此时教师要巡视学生的解题情况,对学生已经能自己纠正的问题,讲解时就不必再花时间了;对于学生还没有办法解答的问题,学生会向教师提出,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并树立攻破难题的信心.在讲解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例题内容,突破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总结解题的方法及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后要布置适量的相应练习,使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

二、狠抓双基,全面巩固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知识点覆盖率达70%以上,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综合题、难题比为7∶2∶1,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复习中对这些基础知识,可让学生叙述或默写,比如图形中的定理、代数中的公式: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扇形面积公式等.其实有些学困生之所以没有学好数学,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记住相应的基础知识,这就等于一个熟练的电工手中没有工具的话,是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工作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识别、记忆、理解公式、法则、定理,才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与提高.

三、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选制题目

中考复习的后期,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学生有些好奇又有些害怕,更多的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太大帮助,甚至阻碍和束缚学生思维,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收效甚微,陷学生于深潭迷雾中.因此,对于每一份资料,每一张试卷,教师要先全面通读,在注重“三基”的前提下,筛选典型的、有价值的题目给学生做.当然,精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分析、研究大纲,钻研教材,才能在精选题目上看得准,抓得稳.

四、挖掘课本基础知识,灵活进行变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真钻研《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吸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复习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才能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率.从历年中考试题来看,绝大多数的题目源于教材,部分综合性题目略高于教材.因此,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回归课本,要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重视课本典型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课本知识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教材中的许多题目稍加改动,便可得到一道创新型的题目.比如,把一些几何题的已知和结论进行交换,把定点改为动点,把结论改为猜想等,都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都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中,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摆脱“题海战术”,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思考,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觉性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又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实践性.

教师每节课都应依据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型学生,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最初的出发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