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的巧借辅助线解决梯形问题_趣题巧解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种常见的巧借辅助线解...
首页>数学杂谈>趣题巧解>四种常见的...

四种常见的巧借辅助线解决梯形问题

2013-03-09 收藏

 

梯形没有平行四边形、矩形等特殊四边形那么多性质,所以有关梯形的证明、计算题,常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巧借辅助线,则能有效地化难为易。

一、移腰

1、移动一腰

例1 梯形两底长分别为14cm和24cm,下底与腰的夹角分别是60°和30°,求较短腰长。

解析: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D=14cm,BC=24cm,∠B=60°,∠C=30°。过点A作AE//DC交BC于E,得到平行四边形AECD和△ABE,故AE=DC(相当于将腰DC移到AE的位置),AD=EC(相当于将上底AD移到下底上,BE为两底之差),∠C=∠AEB=30°(相当于将∠C移到∠AEB的位置)。

 

图1

这样,梯形的两腰,两底之差,下底与腰的两个夹角都集中于Rt△ABE中,于是得到较短腰

 

2、移动两腰

例2 如图2,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D、BC的中点,且EF⊥BC。

求证:∠B=∠C。

 

图2

分析:过点E作EM//AB,EN//DC,分别交BC于点M、N。梯形两腰、下底与腰的两个夹角集中于△EMN中,由E、F分别是AD、BC的中点容易得到

,又由EF⊥BC,得EM=EN,故∠EMN=∠ENM,所以∠B=∠C。

 

二、移对角线

例3 如图3,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梯形的两底之和为8。求梯形的高与面积。

 

图3

解析: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D作DM⊥BC于点M,这样得到平行四边形ACED,所以AC=DE(相当于将对角线AC移到DE的位置),AD=CE(相当于将上底、下底移到一起,BE为两底之和)。由AC⊥BD,得BD⊥DE。

这样将两对角线,两底和,两对角线夹角集中于△BDE中。容易得到DM为等腰直角△BDE的BE边上的高,所以

,即梯形的高为4,故

 

三、移底

例4 如图4,梯形ABCD中,AB//CD,E为腰AD的中点,且AB+CD=BC。

求证:BD⊥CE。

 

图4

分析: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因为点E为AD的中点,可得△DCE≌△AFE,故CE=FE,CD=AF,由AB+CD=BC,得BC=BF,故BE⊥CE。

例5 如图5,在梯形ABCD中,AB//CD,且AB>CD,E、F分别是AC和BD的中点。

求证:

 

 

图5

分析: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G,易得△AGE≌△CDE,故DC=GA,DE=EG,从而得

 

四、作高

例6 如图6,在梯形ABCD中,AB//CD,两条对角线AC=20cm,BD=15cm,梯形高为12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图6

解析:此题有两种解法。

法一:如图6,分别过点C、D作CE⊥AB于点E,DF⊥AB于点F,得矩形DCEF,在Rt△ACE中,AC=20cm,CE=12cm,可得AE=16cm。同理BF=9cm,显然BF+AE=AB+CD=25(cm),可求梯形面积为

 

法二:如图7,过点D作DE//C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D作DF⊥BA于点F,在Rt△DEF中,DE=AC=20cm,DF=12cm,由勾股定理可得EF=16cm。同理,FB=9cm,所以AB+CD=AB+AE=EF+FB=25(cm),进而求得梯形面积为

 

 

图7

小结:通过添加辅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为特殊平行四边形和特殊三角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添加辅助线的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当两腰(或对角线)具备特殊关系时,移腰(或对角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当涉及面积时,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

3、当涉及腰(或对角线)的中点时,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4、当涉及两底的和或差时,可灵活利用上述3点,将两底移到同一直线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