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八年级数学教案:解二元...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教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015-12-11 收藏

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了解 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 ,化未知为已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理解题意,小组讨论解决方案)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

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 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 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得出 是方程组 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人和3人.

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无数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却好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如果数据不巧,这可没那么容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程中的数量关系,找到方法)

内容:回顾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 (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表达)

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根据题意,得:

5x+3(8-x)=34.

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去了5个成人, 3个儿童.

在学生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能得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 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 y个儿童.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较,得出(8-x)个.因此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2.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 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类似,只需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将新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便可.

(由学生来回答)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量.所以将 中的①变形,得y=8-x ③,我们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将②中的y用(8-x)代替,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师把解答的详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

解:

由①得: . ③

将③代入②得:

.

解得: .

把 代入③得: .

所以 原方程组的解为:

(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即把求出的解代入原 方程组,必然使原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同时成立,如不成立,则可知解有问题)

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用已经获取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的加以辅导,以期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领会代入消元法的真实含义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10分钟,教师演示,学生理解、识记)

内容:

1例 解下列方程组:

(1) (2)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完成或教师指导完成)

(1)解:将②代入①,得: .

解得: .

把 代入②,得: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2)由②,得: . ③

将③代 入①,得 : .

解得: .

将y=2代入③,得: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⑵题需先进行恒等变形,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获得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消元的具体方 法可能不同,所以教学中不必强求解答过程的统一,但要提出如何选择将哪个方程恒等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能使运算较为简单.让学生在解题中进行思考)

(教师在解完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就解出的结果进行思考,判断它们是否是原方程组的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解的含义以及学会检验方程组解的方法.)

2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给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

⑵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⑶主要步骤有哪些?

⑷我们观察例题的解法会发现,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

(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参与 到学生 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请学生小组的代表回答或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力求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以下的要点,教师要板书要点,在学生回答时注意进行积极评价)

1.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含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达到消元的目的.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3.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

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 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 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

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行),即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

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的方程进行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变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内容:

1.教材随堂练习(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各个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可以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可能会出现整体代换的思想,若有条件可以提出,为下一课做点铺垫也可以)

2.补充练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⑶ (注意分数线有括号功能)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内容:师生相互交流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其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 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再将所求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对未知数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组的解.

第 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7.2 A组(优等生)1、2

B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