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和一万》说课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和一万》说课

2015-12-10 收藏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数》第一课时。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2、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认识整千数和一万,能正确地进行读写,并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把认识计数单位万,学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感受一万的实际大小作为教学难点。

四、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五、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等学习活动,课前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计数器,并准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下面几个教学程序:

(一).关注生活,激趣导入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最容易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因此,在课的开始, 我就从北京举办奥运会谈起,用课件呈现上海万体馆的场景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大胆地猜测一万的大小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教学也需要告诉,只是教师要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以参与者的角色告诉学生。)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当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后,老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感知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由具体到抽象分三个层次安排活动:

1、经历数小方块的过程,直观感知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小方块过程,

从一个一个地数,( )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地数,( )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 )个一百是一千。

迁移到一千一千地数,( )个一千是一万,来完成对万的认识。

接着追问:一万就是几个千?更好帮助学生认识万和千的十进制关系。

再通过:万人体育馆大约能容纳多少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万米长跑相当于绕学校操场多少周?一万本书摞起来会有多高》?一万元钱能买些什么?等的类来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借助计数器,探索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

本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书、写数,来探索完成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及加减法的口算。

此环节由扶到放按四个步骤进行:

(1)指名在计数器上拨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并读写,(唤起原有的认识经验;寻找新知的生长点)

(2)让学生试拨3000

(3)在千位上拨5,读出、写出;

(4)你还能拨出几千?小组拨整千数,读、写;并结合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结合学生汇报时的九千, 通过提问、操作:九千加上一千是多少?一万在计数器上怎么拨?万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再次突破一万的认识。

3.构建数位顺序,熟练读写

(1)回忆学过的数位。

(2)填数位顺序表。

(3)引发思考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4)同桌对照数位顺序表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5)抢答:从右边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百位?万位是第几位?十位呢?

(四)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只有和生活携手时,才会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本环节里教材为学生呈现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为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我对想想练练的习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整,并增加设计了找朋友这一基本训练。

1、 找朋友(沟通读法和写法),

2、(2)结合情景读出横线上的数,(3)读图中的句子,写出你所听到的数,感受数与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用数描述世界的必要性。

4、(1)在数轴上整理(初步感知数的大小),

4、(5、6)开放问题的讨论解决(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第二数学知识。

(五).交流收获,提升认识

课的最后通过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感受与收获? 来引发学生的交流。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探索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会全方位的得到发展。这时愉快地交流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和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经验变为大家的共同财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形成一个自我的反馈机制。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在交流中认识自我,评价他人

六、教学效果的预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结合新课标理念,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动手、开动脑筋、充分体验,希望整个教学过程会成为孩子们探索数学的发展过程。让他们在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一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