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5课时:单元评价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5课时:单元评价

2015-12-10 收藏

评价目标:

1、通过单元评价,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第三单元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信息,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2、学生通过单元评价也能准确地知道自己在这个单元中那些是掌握的比较好的,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还需加强的。

评价内容:

第三单元 试卷(A)

一、估计下列物品大约有多重,用线连一连

橡皮 鲜奶 鹅 一筐白菜

3kg 20g 30kg 500g

二、填空

1、 在( )里填上千克和克。

(1)手表重100( )。

(2)塑料袋约3( )的物品。

(3)字典重500( )。

(4)大象重4000(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2、 在○里填上或=。

500克○5千克 8千克○8020克

6千克○6000克 7000克○9千克

三、解决问题

1.一包夹心饼干450g 一包威化饼干380g 一包苏打饼干550g

(1)夹心饼干比威化饼干重多少克?

(2)威化饼干比苏打饼干轻多少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4千克鸡蛋16元,1千克鸡蛋多少元?

3.一瓶果酱重700g,果酱的净重量是480g,问:瓶重多少克?

4.爸爸原来体重78千克,经过锻炼,减轻了3千克。爸爸现在体重多少千克?

第三单元 试卷(B)

一、写出下面每幅图上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克 300克 30千克 300千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 120克 20千克 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 125克 3千克 125千克

4.一个鸡蛋大约重

6克 60克 6千克 60千克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3900克( )千克

四、在○里填上或=

109克○100克 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 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

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五、解决问题

1.苹果每千克3元,问: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2)36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2.1袋冰糖重100g,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kg?

3.水果超市原有西瓜3400千克,卖出3000千克后,又运来5000千克。现在有西瓜多少千克?

课前思考: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项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应着重考察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并采用定性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是否知道千克与克的含义;能否用秤称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能否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是否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单元评价反思:

一、分析本次练习的总体的情况:

三(1)优秀34人次,良好17人次,及格3人,病假1人。

三(2)优秀36人次,良好14人次,及格2人。

二、本次练习的成绩与不足及原因:

成绩:

1、本章的重点认识千克和克,能明确千克和克的关系,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解决相应的问题。

2、学生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估计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的重量。

3、通过评价,对自己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不足与原因:

1、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熟悉事物的重量估计出现明显的错误,可能和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2、看题不仔细,如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中,很多学生把看成=,出现了一些不应该的错误。

3、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出现不会看图,甚至单位使用错误。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加、减计算的错误也比较多。

四、分析练习题。

本次练习中,由于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错误比较明显的是估计生活中事物的重量。甚至一些平时在课上认识过的事物也出现了不应该的错误,如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一本数学书的重量、一头猪的重量和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

解决问题中,1袋冰糖重100克,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千克?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忘了换算,甚至有学生思路不清,用乘法直接相乘,没有意义。

单元评价反思:

一、总体情况:

三(5)优秀39人次,良好12人次,及格2人,不及格1人。

三(6)优秀41人次,良好13人次。

二、成绩与不足

成绩:1、学生初步知道千克和克的含义,能感知1千克和1克。 2、能合理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估计常见物品的重量。。

3、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不足:1、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能真正理解千克和克的含义。

2、虽然能初步感知1千克和1克,但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或学生不熟悉的东西,不能正确判断物品的轻重。

3、在实际情境中解决本单元问题的能力尚欠缺。

三、原因及改进措施

1、学生仍未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部分学生答完试卷后就无所事事。以后仍然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3、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对老师的依赖很强。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读题,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分析练习题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错误的地方很多,有不理解题意的,有看错题目的,有漏写单位的,有不写答的。解决问题第2题:1袋冰糖重100克,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千克?学生不知道怎样来表示,有的学生列式为:10010=1000(克)。看来学生对等式或者说对解决问题的意义还是不理解。

单元评价反思:

一、总体情况:

三(3)优秀25人次,良23人次,及格4人次

三(4)优秀30人次,良22人次,及格1人次,不及格1人次。

二、成绩与不足:

成绩:1、学生初步知道了千克与克的含义,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结合实际,选择正确的方法估计一些简单常见的物品的重量。

不足:1、没有认真、细心的去检查,没有养成查漏、补漏的习惯。

2、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物体的轻重,还没完全了解千克与克的含义。

3、对于一些不常见的物体,学生没能综合自己对千克与克的理解,没能基于这种理解去解,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比较,有的学生甚至还没看清单位。

三、原因及改进措施:

1、学生还是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细心、耐心、认真的去检查,对于比较简单的题目太粗心,显得比较随意,所以错的相当多。

2、学生独立解题、检题的能力还是没能提高,他们的意识里缺乏自觉性,常依赖老师的提点,在他们的思想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想法:自己负责做题,老师负责检查打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方面提点,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

四、分析练习题:

解决问题第2题:1袋冰糖重100克,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千克?学生不知道怎样来表示,有的学生列式为:10010=1000(克)。他们缺乏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没能理解题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