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
(2)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预设: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 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015年中考数学学习应该重视的五点
2015中考备考指导:数学仔细审题要争取“一遍成”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的六个原则
中考数学考点:圆的面积
2015第二学期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5年中考《数学》辅导重点复习知识漏洞
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评析2015年高考数学试题
2015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中考数学:提高解题效率的四种方法
2015年中考倒计时:初三生数学答题技巧
2015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考点:矩形
2015中考《数学》辅导提分技巧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方法之两大策略
2015年北京高考数学题不难
重庆高考数学试题分析:题型常规 试题区分度好
2015北京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 难度下降
中考数学考点:圆的周长
2015年高考数学(北京卷)总体解析
2015中考数学高分经验:步步为营,稳中求快
初中数学列代数式的5点注意
中考数学考点:正方形
2015年中考《数学》辅导检验答案的常用方法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三大点和三小点
中考数学考点:平行四边形
2015年中考数学:常见学习方法问题详解
中考数学考点:菱形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详解:矩形
2015年中考《数学》解题策略
2015年中考数学备考指导:注重理解和记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