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
(2) ,( )?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师:我们还可以从图上来观察:裤子的价钱是1小段代表28元,上衣的价钱是3小段,所以用28乘以3,算出3个28是多少。)
师: 28乘以3等于多少?
师:指名说,根据汇报板书283=84(元)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师: 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裤子加上衣)
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条件?(指名说)
师:哪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先求出来?(上衣的价钱)
师:所以这一题要几步计算(两步)
师:自己试着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请两位同学板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师:方法一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方法二中3+1求的是什么,(上衣和裤子一共是几个28元)
师:小组讨论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师:指名说(一种是先算上衣的价钱,另一种是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师:你觉得这个问题用画线段图来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师:现在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指)
师:比较一下两副图,你发现什么?(我们看到条件都没有变,只是问题变了,所以我们就改变了写问号的地方)
师:根据线段图中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自己试着列式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师:谁来说说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第二种方法呢?
师:第二种方法中先求上衣比裤子多了几个二十吧,我们借助线段图是不是可以一目了然。4、师:小组讨论一下: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相同点都是几步计算?(两步计算)不同点,第2题先求的是数学中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再求什么(和)第3题先求差,
5、归纳小结
利用线段图解决问题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在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再确定先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先让学生从图中了解相关信息,再分小组讨论问题怎样解决,然后算出结果。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
2、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提问:要求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什么?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两人板演。
集体计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若有不同的 解答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肯定和鼓励。
3、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43页第一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可以从问题开始进行思考,找出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再算出结果。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五上《爱护眼睛》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课后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爱护眼睛》教学反思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五上《爱护眼睛》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五上《爱护眼睛》单元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片段
人教版二上册《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一)》教案
人教版二上数学《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说课稿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五上《爱护眼睛》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一)》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