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说是思维的表现,它既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训练说是数学课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说猜想
波利亚说过:我想谈一个小小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来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联系起来了,他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会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发展,他也就不会打盹了。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说你知道加、减、乘法运算中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猜想一下在除法运算中可能会存在哪些特点?1、被除数变大,除数不变,商会变大;2、被除数变小,除数不变,商会变小;3、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4、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小,商反而变大。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猜想,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以积极的求知状态进入新课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说思路
在练习课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把题做出来,还要学生能把思考过程、解题思路说出来,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对解决应用题有很大的益处。几年来,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跟着学 说到独立叙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首先说题意。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尽量使数学术语通俗、具体,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其次我采用的就是说思路,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用一定的数学术语有理、有据、有层次地表达解题的思维过程。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说思路起到的效果比教师一味地讲解要好得多。学生自己说思路,说明他弄懂了,而且培养了推理、概括能力;学生自己说思路,其他学生也易接受、易理解;学生自己说思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有了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从而找出最佳的方法。并且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思路,使学生形成见题就想,想好了就说的好习惯,会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算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如果仅由老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随之消失,那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讲、老师听呢?我认为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知识,可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道理,各自讲解道理的教学方法。
四、说联想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兴趣,以克服思维的保守和呆板,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说猜想,说思路,说算理,说联想,在学生心理状态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会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激活了。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实就是一门让小学生更聪明的科学和艺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会做小学数学题并把答案告诉小学生极其容易,但是,要登上其科学与艺术的殿堂,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思维潜力,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一切的一切就让我们从课堂上培养学生多说开始吧。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期中复习精解
各版本通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期中复习要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期中复习精解
精选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解析
解读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纲要
数学六年级期中考点圆的知识要点解析
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期中考点复习纲领
精编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扩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精读六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
精读数学期中考试六年级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期中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知识点精讲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精编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期中复习点解读
解读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期中考比和比例问题梳理
精讲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小数知识点
精编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精编数学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指导大全
归纳总结六年级数学上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
解读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圆的知识点复习概要
解读数学六年级上册比和比例知识点
精选小学数学六年级数量关系式
精编数学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精解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列方程解应用题知识点
精编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重点知识点
总结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计划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分数乘法复习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