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一、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
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这样设计:在认识了10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培训提纲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册复习第二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加、减混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整理和复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用数学》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我长高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课(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故事延趣 巧孕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5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册复习第一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5的乘法口诀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确定位置”教学预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6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对称图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连加、连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