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0
收藏
松昌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第二次统考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则
A. B. C. D.
2.函数 的定义域为
A. [0,1) B. (0,1] C. (0,1) D.[0,1]
3.已知函数 ,则 的
A.最小值为3 B.最大值为3 C.最小值为 D.最大值为
4.已知命题p:对任意 ,总有 ,q: 是 的充分不必要
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p B. C. D.
5.函数 的图像是 ( )
A B C D
6. 下列函数中,满足f(x+y)=f(x)f(y)的单调递增函数是
A. B. = C. D.
7.函数 满足 ,若 ,则
A. B. C. D.
8.设函数 有三个零点 ,且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3题)
9.不等式 的解集为 *** .
10. = ***
11.设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那么 的
值为 *** .
12.设曲线y=ax-ln(x+1)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则a= *** .来
13.设函数 在( ,+ )内有意义.对于给定的正数 ,已知函数 ,取函数 = .若对任意的 ( ,+ ),恒有 =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
如右图,从圆 外一点 引圆的切线 和
割线 ,已知 , ,圆 的
半径为 ,则圆心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15.(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选做题)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单位长度,点 的极坐标为 ,
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则曲线 上的点B与点A距离的最大值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全集 , 集合 , ;
求 .
17.(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实数 ,函数
(1)若 ,求函数 的图像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2)若 有极大值 ,求实数 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定义在R上的函数 满足 ,且当 时, ;
(1)求当 时, 的解析式。
(2)求 在[-1,1]上的单调区间和最大值.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 且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判断函数 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2)是否存在实数 ,使不等式 对一切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2)设函数 若函数 在 上恰有两个不同零点,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 .
(1)若 是 的导函数,且 满足:对于任意 都有
,且 ,求 的取值范围.
(2)当 ,且 时,求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
松昌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测理科数学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题号12345678
答案CADDBCC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 10. 2 11. 12. 3 13. 14. 15. 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2分
, 4分
B=(-5,0)(0,5). .6分
CUB= ,8分
AB=(-2,0)(0,3), 10分
AB=(-5,5)..12分
17.(本小题满分13分)
解:(1) ∵当 时,f(x)=-x(x-1)2= , 2分
, 3分
切线方程是:y-4=-8(x+1) 即8x+y+4=0 5分
(2) 6分
令 ,得 ,7分
∵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0+0-
单调递减极小值单调递增极大值单调递减
处取得极大值-2. 11分
,得 13分
18.(本小题满分13分)
解(1)令 ,则 1分
由已知,得
( ).4分
(2)由(1)知,当 时, ,5分
则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6分
当 时, ,7分
则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8分
故 在[-1,1]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和 ,
单调递减区间为 和 ;9分
由 在[-1,1]上的单调性知,
在[-1,1]上的最大值为 ;11分
又 , ,因此, 在[-1,1]上的最大值为 .13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 对 都成立 2分
在R上是增函数. 3分
的定义域为R,且 5分
是奇函数. 6分
(2)由(1)知 在R上是增函数和奇函数,则
对一切 都成立
对一切 都成立 8分
对一切 都成立 10分
对一切 都成立 11分
12分
又 即
存在 ,使不等式 对一切 都成立1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由 ,得 的定义域为 ,1分
;2分
则由 且 ,得 ;3分
由 且 ,得 ;4分
所以,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 ;6分
(2) , 7分
若 8分
当 时, ;当 时, .
故 在 上递减,在 上递增 10分
13分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14分
21.(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 , 1分
对于任意 都有 ,
是 图象的对称轴,即 ,2分 3分
对于任意 都有 ,即对于任意 都有 4分
5分 6分
(2)当 ,且 时, , .
则 , 令 ,得 或 . 7分
①若 ,即 ,当 时, , 为增函数,
当 时, , 为减函数, 8分
所以 的最大值为 ; 9分
②若 ,即 ,当 时, , 为增函数;
当 时, , 为减函数;
当 时, ; 为增函数. 11分
又 而由 得
所以,当 时, 的最大值为 ;
当 时, 的最大值为 ;
当 时 , 的最大值为 . 13分
综上,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 14分
松昌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测理科数学
客观题详解
1、解析: ,则 ;故选C.
2、解析:由 得 ;故选A.
3、解析:由 知 ,
则
当且仅当 ,即 时,等号成立。故选D.
4、解析:由 得 ,则 真;
由 ,而 ,则 假;故选D.
5、解析:已知函数解析式和图像,可以用取点验证的方法判断.
取 得 ,选项B,D符合;取 得 ,选项B符合题意.
6、解析:对选项逐一检验条件可得,选项C符合.
7、解析: 知,4是 的周期;
则 ;故选C.
8、解析:由 ,知 在 递增,
递减, 递增;则 ,
又 , , ;故选B.
9、解析: 的几何意义为 到 的距离不大于到1的距离,则知
;(也可由两边平方得到).
10、解析: = +
= =2.
11、解析:由 是偶函数,得 ,
即 ,则 ;
由 是奇函数,得 ,则 ;故 .
12、解析:由 ,得 ,则 .
13、解析:对任意的 ( ,+ ),恒有 =
对任意的 ( ,+ ),恒有 =
由 ,知当 时, , 单调递增;
当 时, , 单调递减;则 ;
故 .
14、解析:由 得 , ;则所求距离为
.
15、解析:点A 化为直角坐标为A ;
(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 ;
则 .
高三数学第二次统考理科试卷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2012浙教版八上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ppt课件3
浙教版八年级上4.3《众位数和众数》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5.1《认识不等式》ppt课件之一
浙教版数学八上4.4《方差和标准差》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1.3《平行线的性质(1)》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5.3《一元一次不等式》(第2课时)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2.6《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3.1《认识直棱柱》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公开课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2.5《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课时)ppt课件
2012浙教版八上1.2《平行线的判定》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4.1《抽样》ppt课件
2012浙教版八上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ppt课件2
浙教版数学八上4.5《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3.1《认识直棱柱》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ppt课件之一
浙教版数学八上5.3《一元一次不等式》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三视图》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4.3《众位数和众数》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ppt课件
2012浙教版八上1.2《平行线的判定》ppt课件1
浙教版数学八上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ppt课件之一
2012浙教版八上1.2《平行线的判定》ppt课件2
浙教版八年级上1.3《平行线的性质(2)》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上5.1《认识不等式》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