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5
收藏
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紧扣课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从内容上看,所检测的都是课本上所教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没有一项内容偏离课本,从形式上来看,每个大项的试题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整个卷面,有最基本的基础题,也有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及综合能力的应用题,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
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 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本题面广、量大,分数占全卷的1/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错的较多的题是第3、7、8小题。这几个题都于秒的认识一章有关,学生不会灵活运用。
2、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五个知识点。其中4、5小题出错最多,学生把时针、分针和秒针走一格是多少时间容易搞混淆,学生的类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太差,因此很多学生做错。
3、选择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学生不太爱动脑子、不认真读题,导致一些简单的题也能出错,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不太明白,还需教师的讲解。
4、口算、列式计算题:口算8个小题,列式计算4个小题,其中后两个需要验算,学生只是计算了,而没有验算或验算错误,因此失分比较严重。用竖式计算,此题正确率在70%以上。学生计算方法学的较好,出错的原因主要有:相加或相减时对位错误。
5、列式计算这一题很多学生理解错误。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就猜想到学生做全对的人数是寥寥无几,结果证实我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析其原因:一是在平时教学中没有对照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还有一部分学生做题走了弯路,很多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认真思考,结果做错了。
6、操作题中估计错的很多,我也明白了估算是学生的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多加讲解。
7、解决问题。共5题,其中第3、4两题错误率达70%以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1、计算正确率不高。
2、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审题不认真。对于解决问题的题型分析能力也有欠缺。
四、改进措施:
1、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随笔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云南大姚一中2012年初一数学下月考试题
河南省正阳二中2010-201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题
陕西少华中学2012七下数学期中检测(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期中考试测试卷(A)
黄冈中学期中考试初一数学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一
黄冈2012年初中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数学图形镶嵌练习题
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
2012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
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
浙教版七下第七章同步测试-分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试卷
华港中学2012七年级下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北师大)
苏科版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专题训练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张家港市2012-2013年七年级下期期末调研数学
浙教版七下第五章同步测试-整式的乘除
初中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山东曲师大附中初一数学下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下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同步测试-事件的可能性
云南大姚一中2012年下初一数学期中考试
黄冈中学初一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沪科版七年级下频数分布同步练习
苏科版七年级下数学训练题
七年级下数学加减消元法课堂练习
浙教版七下第六章同步测试-因式分解
2012年西城区初一期末试题(A卷北区)
大连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