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收藏
【摘要】欢迎来到查字典数学网高一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一数学教案:映射的概念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数学教案:映射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能够判定一些简单的对应是不是映射;
2.通过对映射特殊化的分析,揭示出映射与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用对应来进一步刻画函数;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函数的概念.
小结: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事实上我们还遇到很多这样的集合之间的对应:
(1)A={P|P是数轴上的点},B=R,f:点的坐标.
(2)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2.情境问题.
这些对应是A到B的函数么?
二、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41~42页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三、数学建构
1.映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2.映射定义的认识:
(1)符号f:AB表示A到B的映射;
(2)映射有三个要素:两个集合,一种对应法则;
(3)集合的顺序性:AB与BA是不同的;
(4)箭尾集合中元素的任意性(少一个也不行),箭头集合中元素的惟一性(多一个也不行).
四、数学运用
1.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为什么?
(1)A=R,B={xR∣x0 },对应法则是求平方
(2)A=R,B={xR∣x0 },对应法则是求平方
(3)A={xR∣x0 },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4)A={平面上的圆},B={平面上的矩形},对应法则是作圆的内接矩形 .
例2 若A={-1,m,3},B={-2,4,10},定义从A到B的一个映射f:
xy=3x+1,求m值.
例3 设集合A={x∣06 },集合B={y∣02},下列从A到B的
对应法则f,其中不是映射的是( )
A.f:xy=12x B.f:xy=13x
C.f:xy=14x D.f:xy=16x
2.巩固练习:
(1)下列对应中,哪些是 从A到B的映射.
注:①从A到B的映射可以有一对一,多对一,但不能有一对多;
②B中可以有剩余但A中不能有剩余;
③如果A中元素a和B中元素b对应,则a叫b的原象,b叫a的象.
(2)已知A=R,B=R,则f:A B使A中任一元素a与B中元素2a-1相对应,则在f:A B中,A中元素9与B中元素_________对应;与集合B中元素9对应的A中元素为_________.
(3)若元素(x,y)在映射f的象是(2x,x+y),则(-1,3)在f下的象是 ,(-1,3)在f下的原象是 .
(4)设集合M={x∣01 },集合N={y∣01 },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从M到N的映射的是 ()
A B C D
五、回顾小结
1.映射的定义;
2.函数和映射的区别.
六、作业
练习:P42-1.
【总结】2013年查字典数学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一数学教案:映射的概念,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查字典数学网学习愉快!
我的教育故事文章
小学数学周记汇编(数学周记的内容)
小学数学周记汇编(举例数学周记意义)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数一数与乘法》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
2016初三期中易错数学题
儿童数学教学心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一般运算法则总结
保持教育初心文章
高二数学人教版必修5教学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宽容主题班会心得体会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同步练习之提升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数学应用题(五)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同步练习之基础篇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除法》练习题:苏教版
人教版初三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反思查找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必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5的乘法口诀》
困惑的思考: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竞争之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试卷文字版练习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味“贪新求洋”
别拿考试做秀
小学教育教学叙事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素质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数学应用题(十)
小学三年级数学容易做错的题目辅导练习汇总
小学六年级优秀数学奥数题《应用题》天天练习测试和答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典型应用题测试数学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