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收藏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边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补充:顶点
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
(2)生围
(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
(4)质疑: 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
(5)小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个条件:
(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边围成三角形?
(3)交流并检验
(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须要大于蓝边。
3.探究第2个条件。
(1)固化条件1:4组判断
(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
4.探究得第3个条件:
(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
(2)讨论并验证
(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
5.形成结论。
(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
6.优化判断
(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
(2)优化判断:
长边+短边>中边 长边+中边>短边 短边+中边>长边
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
b.判断说理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
(3)巩固
三、全课总结。
四、解决实际问题。
路线判断。
五、拓展提高。
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1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42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48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46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同步课件3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7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同步课件27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9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42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5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39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6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38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同步课件6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4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50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48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8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44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43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40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45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49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0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28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40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52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同步课件8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27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复习课件3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