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收藏
编辑寄语:本教案是我对整节课或本课时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的归总,希望对老师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
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教学重点: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课本P170引例。
(通过对问题串的解决,使学生直观地估计从甲、乙两厂抽取的20只鸡腿的平均质量,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时,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
2、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二、活动与探究
1.如果丙厂也参加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投影课本171页图)
问题: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在上面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比较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质量的极差,即可得出结论。这里增加一个丙厂,其平均质量和极差与甲厂相同,此时导致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为引出另两个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标准差和方差作铺垫。
三、讲解概念: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设有一组数据:x1, x2, x3,,xn,其平均数为 则s2= ,
而s= 称为该数据的标准差(既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从上面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四、做一做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上述甲、丙两厂分别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吗?你认为选哪个厂的鸡腿规格更好一些?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回顾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步骤,并自由探索求方差的详细步骤)
五、巩固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2、怎样求方差和标准差?
七、布置作业:习题5.5第1、2题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数轴》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相反数》教案模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子集、全集、补集 》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简易方程(一)》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模板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四种命题》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列代数式》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高一数学《逻辑联结词》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简易方程(二)》教案模板
2015-2016学年度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 》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十几减8》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教案模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