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收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2.学生学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出示投影1)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例2 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
① ;
② .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3.例3 计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思考:容易看到 , 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① ;
② ;
③ ;
④ .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 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 与 的区别; , .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
(1)计算① ; ②
③ ; ④ ;
⑤ .
(2)已知 ,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① ; ②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八、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 互为相反数
B.当 是负数时, 必为正数
C. 与 的值相等
D.5的相反数与 的倒数差大于-2.
2.计算
(1) ;
(2) .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118页3.(4)、(5);4.(6)、(7)、(8).
(二)选做题:课本第119页B组1.
十、板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上5.3《一元一次不等式》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6.2《平面直角坐标系》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一)
浙教版数学八上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2.6《探索勾股定理word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浙教版数学八上7.2《认识函数》word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上4.4《方差和标准差》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5.1《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word教案
2012浙教版九上2.1《二次函数》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4.2《平均数》word教案
2012浙教版九上2.3《二次函数的性质》word导学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2.5《直角三角形》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4.1《抽样》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1.2《平行线的判定》word教案(第1课时)
浙教版数学八上7.1《常量和变量》word教案
2014秋浙教版数学九上4.2《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word学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3.1《认识直棱柱》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1.2《平行线的判定》word教案(第2课时)
浙教版数学八上7.5《一次数函数的简单应用word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上1.3《平行线的性质》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word教案(一)
浙教版数学八上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4.5《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4.3《众位数和众数》word教案
2012浙教版九上2.1《二次函数》word导学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上7.2《认识函数》word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