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2015-11-04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愿意积极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从前,有个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它只要能发现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马上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猜猜看它发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终于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出发去寻找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师:第二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行不行?

师:我们必须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需要帮助吗?

师:小木偶终于找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列出一个怎样的综合算式呢?

(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认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应用

师:小木偶很感激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明。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

(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