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3
收藏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最新巩固数学七年级训练《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以备借鉴。
1.初一(1)班举行了一次集邮展览,展出的邮票比平均每人3张多24张,比平均每人4张少26张,这个班共展出邮票的张数是( ) A.164 B.178 C.168 D.174 思路解析:设这个班有x人,根据题意得3x+24=4x-26,解得x=50,所以邮票的张数为350+24=174. 答案:D 2.将下列方程的某些项进行移项,并合并,使方程左边只含未知数,方程的右边只含已知数. (1)4x-6=8x+9; (2) (4-5x)=3x+6. 思路解析:移项之前,先要分清不移的项和要移的项,只有要移的项在方程的一边与不移的项是加减的形式时,才能移项.方程两边的未移项不变号,要移的项在移项时要变号.
解:(1)由4x-6=8x+9移项得4x-8x=9+6,即-4x=15. (2)两边都乘以2,得4-5x=6x+12.移项得-5x-6x=12-4,即-11x=8.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A、B两地相距50 km,一辆货车以40 km/h的速度从A地开出,一辆客车以32 km/h的速度从B地开出同向而行,则图2-2-1中线段图表示的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2-1 思路解析:当货车追上客车时,货车的行程就等于客车的行程+50. 答案:货车的行程=客车的行程+50 2.判断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2)从5x=4x+8得到5x-4x=8; (3)从3x-2=x+1得到3x+x=2+1; (4)从8x=7x-2得到8x-7x=2. 思路解析:判断移项是否正确,关键看移项后的符号是否改变,一定要牢记移项变号.注意:没有移动的项,符号不要改变;另外等号同一边的项互相调换位置,这些项的符号不改变,所以利用的是加法交换律.
答案:(1)不对,正确的应为:x=13-7;(2)对;(3)不对.正确的应为:3x-x=2+1;(4)不对.正确的应为:8x-7x=-2. 3.解方程: (1)3x=15; (2)4x=2; (3)x=-; (4)-0.5x=-3. 思路解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把等号左边未知的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答案:(1)x=5,(2)x=,(3)x=-,(4)x=6 4.解方程: (1)6x+2=5x-7; (2)2t-5=8t+15;(3)-2y=; (4)4-m=-m. 思路解析:解方程的思路是将已知方程通过一系列变形化为最简方程mx=n的形式,也就是说把mx=n作为已知方程变形的目标.因此,要把已知方程转化为最简化,就要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等号的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另一端. 解:(1)移项合并,得x=-9. (2)移项合并,得t=-
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最新巩固数学七年级训练《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高考答题技巧
《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9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
高三数学教学的反思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4
《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和反思
高三年级高考复习备考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7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6
《椭圆的几何性质1》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高三数学教学几点反思
高二数学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7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8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气氛
减负从精神开始 高考倒计时牌悄然下课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3
《进位制》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立体)》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一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