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收藏
七、板书设计:
3.8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例题;
八、课后反思
3.9 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过程与方法: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3、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分析与解答
问题: 1、 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怎么办?
2、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
(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km;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30km。)
(结合学生的假设,可以随机使用数据。)
3 、根据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方法:
预设2:
对比:
① 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都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那么这条路的长度还可以看做是多少千米?
② 这条路的长度可以看做是“1”吗?
③ 如果把这条路的长度看做是“1”,应该怎样解答?
为什么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呢?
二、回顾与反思
问题:我们把道路假设成不同的长度,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三、小结:
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是单位“1”,在计算时是比较简便的。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五、布置作业
第45页练习九,第8题、第9题。
六、板书设计
3.9 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的分数除法问题
例题:
七、课后反思
初二2014年数学下册家庭作业
2014年初二数学家庭作业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数学家庭作业一次函数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正方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单的平移作图
初二数学上册一单元教案:“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2015年初二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分式方程导学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生活中的旋转
教案:分式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梯形(1)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梯形
201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因式分解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的教学设计
2015年初二第二学期数学教案:分式与分式方程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初二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等三角形
2015年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因式分解导学案
数学家庭作业:频率与概率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式
简单的图案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初二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等腰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中心对称图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函数的图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