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智慧迸发创意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洋溢智慧迸发创意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洋溢智慧迸发创意

洋溢智慧迸发创意

2015-10-30 收藏

2001年秋季,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的课程改革试点实验工作在全国38个地区全面启动后,课程改革如同万象更新,充满朝气的春天,走进我市新城区30所小学45位数学教师3764位学生的生活。

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组织管理、学习研讨、课题研课等几方面工作,通过实验,师生洋溢出了集体的智慧、显示出了个人的特色,迸发出了创造的热情,这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扩大与推广课改实验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管理促落实

如何把实验的30所学校45位教师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统一要求;分组活动,资源共享;点面结合,齐抓共管;差异发展。

1.统一要求。即对全体实验教师提出统一的学习的要求、上课的要求、活动的要求。

(1)学习的要求:要求每位教师准备好2本笔记本。一本作为摘录本。一方面摘录有关书籍、杂志上的好思想、好做法;另一方面,写一些感想、体会,哪怕是几行字也行。一本是听课本,专门记录课改后学生的变化,收集典型的案例。

(2)上课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要注意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④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实现七个转变:

①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⑦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3)活动的要求:即精心准备,积极参与,由“客”变“主”。就是根据活动的内容,精心准备材料、问题,在活动中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不能只作听众。除此之外,还要按时参加活动,有事请假,每次活动都要有记录。

2.分组活动,资源共享。由于参与课改实验的30所学校各方面条件差异较大,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合理利用教师的资源,我们采取了双周四下午分组活动制。把45位实验教师分成四个组,每个组都有热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有老、中、青教师,有男、女教师,并把同一学校的教师分别放到不同的组内。这样,使各实验小组在组内接触的学校多,获得的信息广,在单周学校集体备课时,同一学校又能获得多组的信息,达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每个实验组设有两个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小组活动。

3.点面结合,齐抓共管。为了取得课改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不仅注意抓面上的小组活动,还注意到实验学校去广泛听课,并将逸夫小学的杨幸琪老师和南湖小学的李筱莹老师确定为重点调研对象,追踪听课,以便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课改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符合课改要求的决策。

4.差异发展。即使不同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年来,各小组分别活动22次,组织研究课69节,实验教师的足迹遍布大部分实验学校,绝大部分实验教师在组内上了研究课。这对实验学校,尤其是对偏远学校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如东风园艺场子弟学校、药科校附小、二塘煤矿子弟小学等学校领导非常高兴,纷纷表示欢迎这样的活动多进行一些,它不仅对实验教师是个促进,也是对整个学校的教学也是个促进。

二、学习促转变

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做法的束缚,以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来操作实验教学,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水平,全体实验教师不仅参加了南宁市组织的十场通识培训,还进行了岗前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最重要的是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教师们在这一过程中把自己摆了进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找到了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期末评价问题,老师们一致认为既要有知识方面的评价,又要有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既要有教师评,也应有学生自评、小组评和家长评,南师附小设计了学习过程评价表,园湖小学、药科校附小设计了学生成长记录袋,把这些内容较好地融了进去,使参与课改的学生得到的是全新的评价结果,自己也是评价的主人。又如:课程标准提出要“提倡算法多样化”,经过实验,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又通过学习、交流,教师们一致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确实很有好处,但是,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获得发展,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向更好的算法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为百以内加减、竖式计算这些后继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一过程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应该是学生在计算中,在交流中自觉、自愿地接受。这样的学习,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课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三、科研促提高

为了使课改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根据课改的目标、重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们学科提出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课题的专题研究,并申报获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基金资助项目”。每个实验小组围绕这一专题选定一个研究内容进行研究,而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教师们通过剖析个案,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增加了课改实验的科研含量使课改实验始终保持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既有集体的智慧,又有个人的特色,提高了课改实验的水平。

四、交流促改进

课程改革是在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它与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实验教师在学习、实践中会有很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困惑,为了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我们在学科大组下设置了四个实验小组,两周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次,实验教师从教学进度、课程标准的把握,到课例的设计,难点的排找,都一一通过研究来解决。一学期在大组内交流两次,开学初一次,传达上级对课改的精神,提出一学期的要求,讨论制定本学期的活动计划,期中一次研讨。一方面及时总结、交流每阶段的课改工作,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及时得到推广。如本学期研讨会的资料交流活动,把教师们设计的特色作业“物品价格调查员”、“画生活,提问题”、“数学信息本”、“我设计的钟”、“规律世界”、“快乐的星期天”以及学生的评价表、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具等很快在实验区推广,加快了课改的步伐,创出了本地的特色。同时,通过交流,也发现了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

1.课程内容不但没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而教材压缩的不是内容,而是练习。要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加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时间上很难保证。

2.数学实践活动每册都有,如何处理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的问题。

3.数学概念、规律要不要揭示,什么时间揭示的问题。是不是等所有学生都感受到、体会到才能揭示,还是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体会到就可以了。

通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课改的理念新,内涵深,转变观念是根本。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会有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自觉接纳新思想,否则,在实验中将抱着老一套不改,以挑刺的心理参与实验。当实验出现一些问题时,就说三道四,泼冷水,扯后腿。另外,还要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预防领导还用老一套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教师的现象,为实验教师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只有这样,校本研究才能正常进行。

另外,培训上岗是前提。教师的成长既要有内因的作用,也要有外因的影响。为实验教师提供通识、课标、教材的培训是必要的,这能使教师们少走弯路,保证学有所依,思有所据,为完成课改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参加这次课改的,大多是青年教师,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年富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学校是骨干,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逐步建构师生共同参与,良性互动,不断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将“制度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数学课堂中张扬个性,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这正是搞好课改的关键所在。

第四,教学研究是推动器。教学研究不仅能使课改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还能锻炼教师,促使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通过一年的实验,很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如南师附小的陈国毅教师、中山南小的杨辉林教师,他们都是刚毕业的男教师,一开始缺乏经验,面对一年级学生的吵、闹,无组织、无纪律感到束手无策,声音叫哑了,人累坏了,再好的设计根本无法实施。针对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在实验小组中进行了讨论,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老教师无私地介绍自己的经验,青年教师虚心地学习,很快他们执教的班级纪律稳定下来了。教学方面,他们点子多,课堂活,但不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玩得愉快,但看不到与知识的形成,学生的发展的联系。经过小组内多次研课,讨论、修改等方式磨练,他们进步非常明显,现在已成为骨干,多次承担研究课的任务,陈国毅老师还应人教社邀请,到海南省上示范课,向海南教师介绍经验;杨辉林老师在全市上的研究课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

五、几点思考

1.要加强校本研究,使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在交流与研讨中发现,不少教师的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碰到问题,习惯于向上面要标准答案,不习惯于个性化的探索,可以说,教师习惯于执行,不习惯于创造,严重影响了课改的质量,造成了一些生搬硬套的现象。所以,加强校本研究,使教师在思想上认识自己的地位、作用,成为课程的主人,对课改的成功与否致关重要。

2.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较多的是“经历”、“体验”、“感受”等词语,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建议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规律的过程中,而不是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不能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2)创新与传统的关系。课程改革不是全新的东西,它不仅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且还应从传统中吸取精华。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否定过去的一切。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重要的是不能囿于传统,传统中薄弱的地方,如与现实生活脱离,对感性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缺乏实践;重记忆,轻思考,重模仿、轻创造等确实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大胆地改。教学中要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关注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体现,寻求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点。

(3)课标、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标是教学的目标,教材是载体,课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来实现的。教材的内容,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就用;反之就改,甚至不用。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这样,对课标内容的透彻理解,对课标精髓的深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形似而神散,有形式而无内容的现象。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挥者。教师要放弃多年来在课堂上建立起来的中心和权威的地位,学生能做的,教师千万不要代替,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帮他一把就可以了。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能真正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自然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5)开放性与基础性的关系。教学要开放,不是不要基础。没有基础就谈不上开放,教学的开放是伴随着知识的传授同步进行的,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但没有削弱,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