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数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问题的思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对小数课堂教学中学生“...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对小数课堂...

对小数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问题的思考

2015-10-30 收藏

在听课和自身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严阵以待”,而学生的表现则是应者寥寥,启而不发;另一方面,教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或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老师或集体讨论解答。等学生自学完相应内容后,能提问或敢于提问的同学始终都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气氛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数学品质,是探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小数课堂教学中产生“问题”问题的根源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作一个浅略的阐述。

一、产生“问题”问题的根源

首先,当前实际上仍然“根深蒂固”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遏制了孩子们善于提问的“天赋”,剥夺了他们想要提问的权利。大千世界与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随处都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他(她)们天真幼稚的童心对这些东西充满了好奇,有着大堆大堆的问题和各种奇妙的想法。但是为了考出高的分数以取得好的“成绩”,他(她)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被考试这根指挥棒粗暴的赶到了语文、数学……这些统考科目上来。于上,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听课,不断的背诵,不断的作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童心凝固了,好奇心冻结了。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就像一部学习的机器,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她)们质疑和提问的习惯没有了,当然提的问题就越来越少甚至不提问题了。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勇于提问和敢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一方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传经授道”者,神圣不可侵犯的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学生就像一个个等待灌注的容器规规矩矩的排列在下面。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时,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新鲜的感觉,都有提不完的问题询问老师或家长。于是乎,在大人的眼里,小孩子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常规,就要求他们“闭上小觜吧”,要当“乘孩子”。到了中高年级时,孩子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有时会冷不丁的提出一些“怪问题”,有些问题会让老师也一时无法解答。这时,个别老师就会觉得尴尬,觉得学生触犯了“师道尊严”,而给予当事学生一通训斥。这样下来,本来有思想的学生,为了不触犯“师威”,在老师提问时,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就是顺着老师的意图说,完全失去了自我和思想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践中往往是“教师主导”有余,而“学生自主”不足,教师既是导演也是主角。教师为了“启发”学生便设置了许多的问题筐筐等待学生去钻,确不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到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既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有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勤于质疑,勇于提问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和善于创设情境,抓住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因势利导,化好奇心为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不怕说错话,就怕不说话。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民主”,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处心积虑把精力花在维护课堂纪律上,要在适当的时候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主动与各种层次的学生交流,创设出一个和协地、多向互动地民主探究气氛浓厚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好了,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教师走下讲台,师生在心灵的碰撞中消除了学生心中的“防线”,学生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自然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既能积极思考,也有了参与表达的意愿。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是能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如何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呢?首先,应注重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使他们的大脑积运转起来。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既要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基础知识能够解决的,又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的”。最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知识技能的积累程度,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潜移默化的达到“润物细无声”景界。

再次,要特别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根本。这就像修车一样,虽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但工具箱里却空空无也,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呢?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是建立在能正确领悟相关信息并根据收到的信息准确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是以修车为例,就是你既要找到问题所在,还要能在工具箱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工具进行修理。最后,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特别应加强开放题的训练。通过开放题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舍弃那些无关的信息,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并从中去粗取精。

发现问题是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教师应主动转变自身角色,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巧设情境,精心组织,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他们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