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天才就是入迷。”入迷才有所成就,才有所创造;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门扉,进入知识的宝库,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入迷,首先要有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怎样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如讲授五年制小学数学七册第五单元的“角”这一课,可作如下描述:
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来到树下纳凉。小朋友们是不甘寂寞的,他们啦,来到树下( 师摆臂作走路状,画出摆臂示意图),边说笑,边荡秋千 ( 画出荡秋千示意图)。这时,立即一转,进入正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联系 起来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 运用思辩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零不能作除数”和牢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设计下面的连等式:
3是不可能等于1的,可是上面不是恰好说明3=1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 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下面的一道趣题,提出矛盾,让学生思考。
某水果商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实习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钱卖两个,小的一元钱卖三个。结果,一共卖得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卖两个半,合4角钱一个。卖完西瓜一算,只卖得240元。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钱?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和每元钱 买的西瓜数平均并不是一回事。
4. 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如在讲授“圆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带个用线系住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如何使系住乒乓球的线都距球面一米远,此线需增加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有一很长的铁箍,箍着地球(看成圆形),现在要求铁箍都距地面一米远,铁箍将要增加多少米长?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增加一公里。”有的说:“至少增加十万米。”最后教师指出: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要短哩!学生不相信,一双双惊异的目光注视着教师。教师指出,在学了圆周长的计算之后,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采松果》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及评析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祈
快乐的队日活动教学实录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丰富直观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减法》教材分析
数学一年级下册特色介绍
“认图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统计》课堂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第二册《小小读书馆》教案设计
我们认识的数
《比多少》教学设计
“乘法口诀复习”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用符号记录数据”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认图形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学方案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假日小队”教学设计及说明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案例与评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