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2015-10-29 收藏

一、要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44-47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已经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互关系;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方法。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3、教学目标:

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虽非一张白纸,但由于它们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以教材为依托,网上素材为背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2)能力目标:能判断任意一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新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分清每个月、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教学难点:知道大月小月,学会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二、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学法上,通过学生观察--质疑--讨论--验证--总结--概括--应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具、学具:CAI课件、计算机、表格 、年历卡、计算器、水彩笔等。

四、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上网或其它途径收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 学

环 节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

(约4分钟)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让学生听歌的形式引入课题。通过询问学生和他们父母生日,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教育.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你们听听是什么歌?

你们过生日吗?谁来说说你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 那谁知道妈妈的生日.

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

学生猜歌.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

流认 识 大 月、小 月、二 月让学生认识日历、月历、年历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我们常见年历,增加学生知识面。

我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填表,再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整理。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创造、讨论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填表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让学生给大、小月涂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

1、认识日历、月历、年历卡。

谁能说说它们三个各自有什么优势?

2、出示表格

把你了解到的或观察到的按要求填表。

3、给大月小月涂色

请你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涂上黄色,每月有30天的月份涂上蓝色。

习惯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习惯上叫二月为平月学生说出三种年历的优势。

填表

小组交流填表情况。

按要求涂色。

教 学

环 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约

21

钟)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规律,引导学生利用

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记忆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为下面记忆大月、小月和二月的天数打基础。

小组评出探索星

记忆大月、小月和二月的天数这里的设计是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倾听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将机械记忆变为有意义的记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用这种游戏式的方式来巩固新知识,能够营造和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1 找规律记忆天数

你能看着涂好色的表格找出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天数吗?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2、课件演示几种记忆的方法。

3、重点指导左拳头记忆法。

就是握住左拳,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老师作演示。

4、游戏

老师说到的月份是大月男同学站起来,说到小月女同学站起来。学生自己找规律并在小组内交流记忆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记忆的方法进行记忆。

有创意的上来汇报、演示。

小组评出记忆星

创新星

学生进行游戏

认识平年、闰年

1、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知道了每月的天数,一年有多少天呢?你能算一算吗?

习惯上我们把有365天的年份叫平年,有366

天的年份叫闰年。学生进行计算,算完后进行交流。老师不做统一的计算方法。学生能算出来就行。

(算得快方法简便可得创新星)

教 学

环 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约

21

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猜想验证,达到自主构建新知的目的。

这个过程让学生经历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判断时,肯定会说是闰年,因为1900除以4没有余数。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发现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产生了偏差,要解决新的问题就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逐渐走向完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严谨,同时深刻体会到学无止境。

2、用多媒体出示1980年--2009年2月份的天数表:你能找出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请你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也就是用闰年的年份除以4会得得什么结果?平年呢?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

老师分别用多媒体出示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神州五号升空、福娃图4组图片:请你判断1949年、2001年、2003年、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老师给答对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4、判断整百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请你观察1900与1949、2001、2003、2008这些年份有什么不同?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只有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5、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老师给答对的学生奖励智慧星。学生找规律,小组汇报情况。

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闰年与4的关系。学生能自主发现是闰年的公历年份都能被4整除。

学生自己判断平年还是闰年说出判断的方法。

学生判断1900年。

学生比较1900与2001、2002、2003、2008不同,小组进行交流。

教 学

环 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约13分钟)

1在 线 测 试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以及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打开资源共享,指导学进入在线测试。

给答对的同学操作星学生每个人用自己的名字建立一个word文档,并把测试题复制到自己的文档,进行答题。最后放到答案文件夹里。

2闰年的由来(课外知识)

增加学生知识面。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老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观看。

3、20 年 后 的 展 望

你能猜猜自己20年后的今天在做什么吗?

给想象丰富,表达清楚的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小结

评价

课外

延伸

(约2分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这节课你获得了几颗星?

上网站查找相关知识。学生回答

根据获星和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填好附表(放资源共享。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现,寻找自己在这节课上的闪光点,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附:

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相应的等次上打)

三维达标评价细则百分比达 标 评 分

知道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主动获取知识

认真完成本课任务20%

20%ABCD

能判断任意一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有探究、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课堂上大胆言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0%

10%

10%

体会到合作、探究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习

能和同组的伙伴

流和合作15%

15%

A-好 B-较好 C-- 一般 D-尚待努力

五、板书设计说明: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年 月 日

一年12个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