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收藏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52人,及格率100%,平均分93分,优秀人数38,优秀率73%。本份数学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四方面考查学生的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生卷面分析
试卷共分四个大题:
(一)填空。
对于口诀以及直角、锐角、钝角,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理解并掌握了,所以考这类题目,难不倒他们。但是仍有极少数学生对角的概念记不牢,把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混淆,导致填错。当然也存在少数学生对口诀还记不住,导致计算出错,比如20÷(3)=5。
(二)选一选。
少数学生对平移和旋转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导致错误。
(三)计算
计算题掌握较好。由于平时坚持口算练习,同时注重强调口算的方法,以及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应用,加上考试时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认真、细心,所以计算题失分较少,仅有个别学生因粗心出错。当然也存在少数学生对口诀还记不住,导致计算出错,比如54÷6=7。
(四)画一画
这题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原因有二,第一是学生把先平移几格,再向下平移几格(连续移动)和平移几格(分别移动)搞混淆了,第二是平移几格,学生把对应点没有找准,或者是找准了但是具体平移对应点时数格子时没有从交叉点去数,导致出现问题。
(五)解决问题
部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透,分析不到位,不能正确的理解图中信息的意思。还有的同学计算错误。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关注后进生的状况,从卷面可以看出,个别后进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仍然不牢固,在今后教学中要引导他们赶上去。
2、进一步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从口算抓起,坚持天天练,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精益求精,避免犯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漏写得数等。
3、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看,学生审题习惯、细心习惯、自觉检查等是导致失分的重要原因。
减法计算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时 、分 的练习
相差关系应用题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A
《观察物体》设计
课题十三 笔算不退位减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平移和旋转》设计
《表内除法(一) 》设计D
笔算不退位减练习
复习加、减法口算和应用题
《表内除法(一) 》设计B
《5的乘法口诀 》设计
连续两问应用题的复习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设计
《数学广角》设计之二
二年数学上:《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教学设计
千克、克、时、分、秒和直角初步认识复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应用题)》教学设计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应用的练习
相差关系应用题练习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图形与变换》设计
《乘法应用题》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
《练习课(二)》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