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
收藏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二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分类》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量体重》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案欣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街心广场》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包装》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六)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二十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文具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十五)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兑换》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