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收藏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策略:
1.教学例2中(涉及三个数量的乘法应用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的数量关系呢?自己试着画一画,可以提示一下:题里有小亮、小华和小新的储蓄三个量,所以可以三条线段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确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
2、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并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明确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并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3、注意引导学生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比较归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明确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答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中等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仍然要强调把什么看作单位1。如果有必要,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画图。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课件2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课件3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课件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
一年级数学下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1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六和七的认识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长短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和几课件1
一年级数学上册9的认识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长短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长短和高矮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2
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加减法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