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收藏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对称图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北师大版《派车》教学设计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复习课《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合作
《平移和旋转》设计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复习课
北师大版《数一数》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平均分》活动设计
苏教版 第二册期末复习第四课时
苏教版《认识几百几十几》教学设计
绚烂?平淡?——人教二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
二数教研组“迎奥运”数学实践活动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设计
让数学走进生活,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平移》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冀教版《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美丽的植物园》教学设计
总复习《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