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收藏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几及相应减法1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数练习一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几及相应减法5
一年级数学顺序和有趣的数字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
一年级数学高矮3
一年级数学拖放物品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轻重
一年级数学读数写数
一年级数学不进位加
一年级数学钟-时分
一年级数学高矮2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几及相应减法2
一年级数学小统计
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家园
一年级数学位置
一年级数学美丽的田园2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摘果子2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几及相应减法4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课件2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数例题二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一年级数学小猫钓鱼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数例题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辆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