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认识圆的基础上认识球的特征,了解球的各部分名称,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前阶段学校搞泥塑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了。泥塑有个基本功,就是要把橡皮泥搓成小球。你能吗?拿出橡皮泥,看谁搓得标准、美观。相机揭示课题。
评析:
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创造了感兴趣的、有结构的观察材料,使探究活动更直接有效。同时也唤起学生更直接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分小组学习。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想了解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力,通过切割、观察、讨论,自主认识关于球的一些知识。
评析:
这里不再是教师手拿学具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学生利用搓好的球和其他实物、学具带着问题自主求知。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2.学生交流。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名称:球面,球心(o),半径(r),直径(d)。
(2)特征:球面是曲面;在同一个球里,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等等。
评析:
这种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教学中,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当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
3.归纳整理。同学们将刚才研究的知识写在纸上,并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做的主动建构。通过归纳,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质疑问难。
下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则灵活解决。如无学生提出,前两个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
(1)怎样测量一个球的直径?如何证明一个球的直径都相等?(先让学生说方法,引导学生用两块木板夹住演示)
(2)球与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先讨论,再交流)
(3)如有学生提出表面积、体积问题,则引导:现在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还很大,回去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书并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2.地球的赤道大约是一个半径6400千米的圆。如果有一根长比赤道的周长多1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与赤道是同一圆心的圆,那么,你的拳头能否从赤道与铁丝的空隙处穿过?
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再让学生说解答方法。全班计算。如有时间可改成木星(赤道半径71400千米)等,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评析:
新课程强调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开放题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小学数学五年级“图形中的规律”研究学习听后感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听课笔记 四边形的内角和观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老师上学期工作总结 总结经验,再出发
《估算》听课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身高的情况》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
5套二年级数学两位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合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克和千克》数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数学教案
2019年度小学一年级数学班主任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五年级“图形中的规律”研究学习听后感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约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
2019学年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工作述职总结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述职及期末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让核心素养在我们的课堂中开花结果》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一)》数学教案
2018-2019上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述职汇报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最新优秀评价方案描述
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数学建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