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一)复习计算和比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教育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并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钭要学习第十二册的数学知识。为了学好这学期的数学,
我们先复习过去已经学过的一些知识,为本学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比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分数计算
1、说一说下面各式表示的意义。
2、口算(小黑板出示)
复习第1题。
3、做期初复习第5题。
提问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哪道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三、复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明确要求。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演帮在课本上。
四、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1)提问: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值?
(2)用分数或倍数关系说明下面比的意思。
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7:2
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做期初复习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3)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4)化简下面的比。
14:210.8:0.04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说明第四小题怎样化简的。
4、做期初复习第6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判断结果,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作业
期初复习第3题。
教学后记:
(二)复习形体知识和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7-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掌握好圆的周长和
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几何形体和分数应用题。
二、复习形体知识
1、复习圆的知识。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圆,在图中表示出圆心和圆的半径、直径。
提问:谁能看着图说一说圆的特点?
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2)让学生做期初复习第7题,完成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三、复习应用题。
2、做期初复习第8题。
学生读题,弄清每小题都有哪三个量。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计算出结果。
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200240来计算?为什么用240做除数?
第(2)题和第(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2)题是怎样想的?第(3)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第(2)题用算术方法做,第(3)题要用方程做?
3、做期初复习第9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题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提名学生板演,列出算式或方程。
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都列出两步计算的式子。
4、做期初复习第10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为什么?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期初复习第11、12题。
三角函数的计算(2)
梯形复习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梯子的坡度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2)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二)
投针试验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二)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梯形复习教学设计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2)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活动
新人教九年级二次根式的加减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问题
市场经济中的数学决策问题
新人教九年级二次根式的加减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
梯子的坡度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
新人九年级确定圆的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复习
数学教研课课件
随机事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