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
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一练第2题第1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关系,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一定。
做练一练第2题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道题是怎样想的?成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要根据什么来列式解答?
3、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
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八年级数学里程碑上的数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检测题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4
八年级数学分式同步测试题4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测试题4
八年级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测试题3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检测题7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检测题8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频数及其分布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性质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测试题9
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平行线综合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馈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函数同步测试题3
八年级数学鸡兔同笼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检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检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方差和标准差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5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判定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同步练习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