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

2015-10-15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1,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 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二、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三、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

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y/x=k(一定)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的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你是怎样判断的?

2、做练习十三第1~3题。

第1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第3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课前思考:

学生是否清晰认识正比例意义,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引导:1、认识到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3、这两种量的变化是相互有联系的;4、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比值不变。

对照以上内容,我想在新授前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相关联的量。

一、复习导入:

1、选择条件,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1)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30千米

(2)苹果每千克4元

(3)买3千克苹果

(4)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小时

(5)小芳每天写2页毛笔字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选(1)和(2)这样两个条件,再提问题呢?体会到数量之间要有联系(也就是相关联),才能找到相应的问题。

2、谈话导入:下面表格中的两个数量是否相关联?

这样进入新授的学习比较顺,同时,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看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而这个比值一定要有意义才行,不能随意的两个量就看比值是否相等,这个比值必须有意义才行。

第二,正比例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成正比例的量是两个正比例量的名称,这两个概念也要防止学生混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