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一、设计思想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P19-2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现立体平面立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并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沟通,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主要特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锤炼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浸润情感态度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表面积一课,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预设、生成教学过程的。
1、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设计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按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展开新课
知识的形成发展是有层次的,且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课展开必须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新课的组织展开以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3、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显现知识结构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二、课堂实录
1、复习准备
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条棱、几个面、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长方体每个面相邻的棱各是哪两条?
生(甲)手势表示:上面或下面长、宽(板书)
生(乙)手势表示:前面或后面长、宽(板书)
生(丙)手势表示:左面或右面宽、高(板书)
2、引进新课
师:老师想用铅画纸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生(甲):铅画纸的面积是多少?
生(乙):长方体纸盒6个面的总面积。
师: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指长方体几个面积的总面积?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师:对。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谁能上来,摸一摸老师手中长方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面体纸盒,摸一摸它的表面。
师:谁能用一个句话说什么叫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种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那到底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板书)
师:真能干!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把组合图形恢复到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演示展开、复原全过程)
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触摸、拼拆,知道了表面积的意思,表面积是有大小的,下面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补充板书课题)
3、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师:请直觉判断这个长方体和方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哪个大?(多媒体课件演示)
生(甲):长方体表面积大一些。
生(乙):正方体表面积大一些。
生(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样大。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意见,到底谁的判断是正确的呢?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谁会求为个纸盒的表面积?(投影出示题目与图形)
生(甲):S=542+532+432
生(乙):S=(54+53+43)2
师:每一步分别求出的是什么?
生(甲):542是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
生(乙):532是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
生(丙):432是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生(丁):542+532+432的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戊):54、53、43分别是上面、前面、左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所以再乘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生: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生:必须知道长方体和长、宽、高和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生(甲):上面、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宽。
生(乙):前面、后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和高。
生(丙):左面、右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长长方体的宽和高。
师:长、宽、高在计算时有什么规律?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甲):长、宽、高分别使用了二次。
生(乙):可能用长宽2+长宽2+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生(丙):用(长宽+长高+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简便些。
师:试一试,谁能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演示图形)
生(甲):(205+205+55)2=450cm2
生:因为这个长方体有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可以乘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练习课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三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直线、射线和角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写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练习
《亿以上的数的读法》教案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量角的练习
《口算除法》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统计《纵向复式条形图》教案(2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大数的改写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练习课
《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