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4
收藏
1、请学生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学生回答大概12米,有的说10米)板书:10米。
2、出题: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你们知道后面的教学楼大概有多高?
讨论:教学楼的高度和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生1:教学楼的高度是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
生2: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多
生3: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高得多。
2、 启发:教学楼的高度和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是不相等的,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相等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交流讨论。
生4:10米减去1米,再除以3,等于3米。检验一下是对的。
生5;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3+1米=10米
3、 列方程
4、 解方程
反思:
列方程应用题大概步骤大家都知道:是在顺向思维的基础上,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进行解方程。其重点是列方程,难点是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本节课也真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进行教学的。有几个体会值得注意:1、为什么要列方程来解题,学生不知所以然,其实正如上面的生4的回答。也是可以的,但用方程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为今后的代数打好底子。2、本节课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简单,是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和我的举例差不多。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用线段图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没有涉及。在让学生找相等的数量关系时我给学生示范了一个文字分析法,比如:分析教学楼的高度比后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这句话,就可以这样转换成数学语言 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
= * +
就是教学楼的高度=后教室的高度*3倍还+1米或者等号两边对调:
后教室的高度*3倍还+1米 =教学楼的高度
这样的效果果然很好,起码让学生怎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只是觉得后进生可能会不动脑筋,只会望文生义,没有真正弄懂数量关系。3、本节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检验的好习惯。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3
2012浙教版七上7.2《线段射线和直线》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3《绝对值》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2《有理数的减法》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3.3《立方根》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ppt课件
2012浙教版七上7.4《角与角的度量》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3《绝对值》ppt课件3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4
2012浙教版七上7.1《几何图形》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3.3《立方根》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2《数轴》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3.4《实数的运算》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1
2012浙教版七上第三章《实数》复习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
2012浙教版七上7.1《几何图形》ppt课件3
2012浙教版七上7.2《线段射线和直线》ppt课件
2012浙教版七上6.4《扇形统计图》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6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3《绝对值》ppt课件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2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ppt课件1
2014秋浙教版数学七上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5
2012浙教版七上上《线段的长短比较》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