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分数乘法(第6课时)
教学内容:第4849页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巩固用分数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对策:
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15/1620/21 1/5 9/102/35/6
5/33221/2 3/163/48/27
2、第49页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观察每组题目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确: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第49页第10题
是高级单位数化成低级单位数。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4、解决实际问题:
(1)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3小时能织布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后,请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学生完成计算后,进行评讲,请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2)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
(3)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引导学生画图表示分析,有两种情况。
三、小结全课。
四、作业:见补充练习设计题
课前思考:
本课时是分数乘法的一节综合练习课,要通过一些乘法的计算练习,进一步巩固前几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并灵活解决相关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第一环节与高教导设计的一样,先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完成补充的连乘计算和练习九的第10题、第11题),让学生齐练,这时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计算情况要多关注。第二环节中先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12、13题,要注重对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先划出题中的关键句,思考题中两个分数的意义,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式,可以让学生先写写,然后和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出结果。
补充这样几道实际问题:
(1)一台节能冰箱每天耗电约3/4千瓦时。小华家买了2台这样的冰箱,使用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约多少千瓦时?
(2)甲、乙两站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经行了全程的3/5。这辆汽车离甲地多少千米?这辆汽车离乙地多少千米?这辆汽车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多少千米?
课前思考:
由于上节课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这节课上要针对约分这一问题加强指导,对约分要连续两次的着重讲解。
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而今我真的感受到练习课是最不好上的课。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课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可是学生的不同步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停顿状态。因此我很疑惑数学的练习课到底怎么上才能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有深度呢?也许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对于我是个挑战性的研究,如果能有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还有几个(尤其是付令、顾文晔、顾国馨)对于三个分数的约分要连续两次以上的,还有困难。对于这些学生课后还得加强辅导。以下是我对练习课的一些认识:
练习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三。同时,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
1、练得有趣。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能激起学生练习的欲望。
2、练得有的。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性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3、练得有度。练习题的设计要适度,又要有坡度,分层要求,照顾两头带中间。
课后反思:
可能今天练习课的内容不具挑战性,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六(1)班中有部分学生上课时学习习惯较差,不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也不积极地完成相应的数学练习。正如潘老师反思的那样,在练习课的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投入较大的精力,精心设计练习课,课上也要讲究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课,该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
练习九中的第11题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完全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教师适当点拨后能总结出来并联想到小数乘法中相通的一个规律。在总结时,我还犯了一个错误,说一个数乘假分数积大于这个数,忽略了假分数包括1,所以等会要和学生重新探讨一下,及时纠正过来。
课后反思:
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近阶段基本都在练习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不少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处于模仿状态,所以在练习中间如果间歇加入几题分数加减实际问题,学生由于思维定势,也用乘法计算了。
对书上第11题的规律总结,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以一个分数乘1为标准,然后引入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那么得到的积比原数小,如果乘大于1的数,那么得到的积比原数大。
这样进行比较,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包括后面第51页上的思考题,也可从钢管长1米开始考虑,此时两种情况用去的长度相等,如果钢管的长度小于1或大于1,那么得到的结果就也不同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做好学习安排是关键
高考数学复习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盘点那些高考数学高效复习的办法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指导2016
盘点2016征服高考数学最常见的问题
2016高考一轮数学压轴题考点分布及突破方法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三大数学基础题型答题方法
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分答题方法
名师支招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五大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数学压轴大题攻破方法
高考数学数学差的三种情况及解决办法
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五大误区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四个注重
2016年高考改革数学科目备考攻略
盘点提高高考数学分数的三大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须知两要素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五大主要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四大失分点总结
201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各种题型应对方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的三种情况及解决办法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如何下手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导:熟练掌握模式题通用解法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须理顺五种关系
盘点2016高考一轮数学复习四点建议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导:如何由“弱”变“强”
盘点高考文科生复习数学的方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同分数段考生提分技巧
盘点2016年高考一轮数学复习常见失误
2016高考一轮复习数学基础知识很重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