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备考辅导:2014年高考数理化复习四大“忌”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中应注重的策略
2015高考数学复习指导 认准数学复习五技巧
2013高考数学江苏卷解读:难度不及模拟考
2015高考数学冲刺:“四步走”避免“高山反应”
2014高考数学:成绩薄弱学生如何进行高效复习
名师指导:2015高考数学复习四大误区
2015年高考数学复习口诀:三角函数
2014年高考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大集合
2015高考数学复习指导:如何结合考点再提分
2013年福建高考数学学科试卷说明
浅谈高中生如何学好数学
2014年高考数学备考决胜八妙法
2015年高考数学分科提分技巧:数学高分策略
2015年高考数学复习口诀:不等式和数列
2015年高考数学复习口诀:集合与函数
2013山东高考数学解读:朴实中见神奇
2015高考数学复习指导:数学应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3高考数学海南卷解读:大题题型新 知识点隐蔽
2013北京数学解读:难度有降 对考生利好
2014年高三数学复习策略 课后一分钟回忆法
2013北京高考数学解读:难度有限 拼速度与准确
备战2015高考:数学两大制胜法宝
2015年高考数学复习口诀:平面解析几何
2013高考数学重庆卷解读:理科难度略比去年大
黑龙江高考数学说明:五大能力 两种意识
2014年高考数学每轮复习要领
2013北京高考数学解读:反映改革决心
2014年高考备考:数学复习六大注意事项
甘肃名师详解高考数学新课标卷:重思维轻运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