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分数乘分数》一课上完后,我无比的激动,因为我的尝试得到了成功。
当然也有好多不足之处。这节课上下来,自己感到在以下三方面要加以反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即为什么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实际上是数出来的)。的确,我对单位1的考虑略有欠缺,这一难点未能以重视,因此学生即使会计算了也不清楚为什么折纸就可以找到原因了。
其次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楚。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分数单位相乘时,试图体现教学的层次(在学生做的前测中可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已经会算此内容了),想对层次好的学生放得开些,就把原来的设计由教师发出清晰的指令改为让需要帮助的学生看提示,也不加指导。问题就出在这里:学生不来看你的提示,不按你的要求来折,效果大折扣。
第三,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一些好的课师生配合很和谐,而有些课上得很差是因为学生不来理你,这其实就是教师的功力深浅所在。好的老师会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说什么;也会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在说什么,会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回答。而我往往不是诚心诚意地听学生的说话,不知道应该怎样使学生奇怪的回答与自己的轨道结合起来。比如:学生提出半个苹果的一半可以列式为1 自己就未加以肯定,这是非常遗憾的。因为他的回答非常好,可以帮助理解单位1。可以追问:第一个 和第二个 意思是不是一样的?多可惜。
又比如:学生已经说出 的算式,自己虽然也肯定了他,但为什么不肯把这个算式写到黑板上呢?再追问一句:你们认为他是怎么想的?你能折出来吗?不是很好吗?错失了良机。
最遗憾的是:有个学生上来演示,他是先计算再折纸的,而我却没有发现。教师应该有快速地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必须磨练的基本功。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行四边形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节约水资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铅笔有多长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设计
《第四单元-5的乘法口决练习课》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与运算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与代数(二)数的运算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猜一猜 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数一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读统计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今天我当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空间与图形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与代数(二)数的运算2
《第五单元-认识镜面对称》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 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买电器
《第五单元-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回收废电池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数对表示位置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一数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买电器1
《第四单元-6的乘法练习课》设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猜一猜
《第七单元-统计》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册小小商店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中位数
《第四单元-5的乘法口诀》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