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收藏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⑴师:刚才我们探索的规律是从一些特别的算式来观察的,它是否与生活实际一致。我们可验证一下。
⑵学生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中第二题。(此题也可由学生自编)。
⑶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再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和得数,说明刚才的规律完全合符生活实际。
3、应用。
⑴学生试做板书中三题。
⑵学生试说理由,同时体会简算的乐趣。
4、小结学习方法。
⑴师: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发言,教师手指板书过程指导学生小结,随着学生发言教师逐步并板书计算 、 观察思考、 找规律、 验证、 应用。
⑵师: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数学规律。
5、练习,
⑴先观察再计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对比(略)
6、作业(略)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6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被一位数除(三)》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应用》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平方米》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年与闰年》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5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第二课时》教学感悟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它们有多大》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图形的拼嵌》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周长是多少》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整十数、整百数(第一课时)》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