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爬得快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谁爬得快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谁爬得快

谁爬得快

2015-09-23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两种动物爬行的速度,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在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在这一单元里,前面4节课里学生系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教材创设了两种爬虫谁爬得快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某些除法中余数和商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在这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比过去降低了要求,有关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在数学万花筒中呈现的。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都是利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引入循环小数的除法,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这一特征,原先孩子在找规律中也多次接触,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算,在算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来研究循环小数的特点就不会很困难。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谁爬得快?发现并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课件:雨后的一天,树叶上还闪烁着水珠。一棵大树上一只蜘蛛在慢慢地往下爬行;地面上,有只蜗牛也在缓慢地爬行。

师:你们从图中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点击课件:蜘蛛旁边出现3分钟爬行73米;蜗牛旁边出现11分钟爬行9.4米)

师:你们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它们俩谁爬得快?

师:如何知道谁爬得快?你怎样解决?怎样列算式?

生:可以比较它们俩的速度。

生: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来计算 蜗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来计算 (老师板书出学生说出的算式)

师:先请大家动手算一算蜘蛛的速度。

学生动手算。

生:老师:733=24.3333除不尽怎么办?

师:什么意思?你还没有除完,怎么知道除不尽呢?

生1:永远都除不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每一次余数都是1。

生2: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师:是呀! 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求出蜗牛的速度。然后再比一比蜘蛛和蜗牛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算

生: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0.85454

师:为什么说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

生1:因为余数5重复出现。

生2:商也不断重复出现:5454

师:不错,9.411=0.85454确实是个循环小数。像24.3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24.333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24.333324.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0.85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蜘蛛和蜗牛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快。

活动二:认一认。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里有一组小数要请你们判断一下。请看课本70页练一练的第1题,先独立思考,写一写。写好后,同桌先交流。如果不是循环小数,要说明理由?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数学万花筒。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试一试说说刚才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吗?怎样用简便写法写出来。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 43 109 24

14.211 0.49 17 56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循环小数有了哪些认识?

五、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计算发现除不尽的现象,引发学生想了解怎样去表示商;这类商都有哪些特点等。帮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因此,学生学得比较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数学万花筒,帮助学生知道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我觉得这样处理比较恰当。

六、案例点评

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发现问题到问题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语言的表达等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是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发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认识循环小数,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次,注重了活动性教学。通过谁爬得快认识循环小数,认一认运用概念去判断,进一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最后通过练一练,深化了循环小数的认识,层次非常清晰,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