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量一量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量一量

量一量

2015-09-23 收藏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页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长度到面积的一次扩展。教材依次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介绍面积单位时,除了让学生注意观察,还要让学生举出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接近哪个面积单位。这样既加深理解面积的含义,又加深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同时,在教学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时,要为进一步学习间接计量面积的方法做准备。

【学生分析】

在教学这课的时候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通过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已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面积单位的教学也要通过让学生用眼睛判断大小,用图形重叠比较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确定大小,在说明比较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这样有序安排,在学习过程中从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创设情景,巧设疑问,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材料,获得知识。

【学习目标】

1.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的代表抽出纸片并高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群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激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及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学生们都知道要想比赛公平就需要纸的面积要统一的基础上,追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三种纸他们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到底相差多少吗?同学们现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比较一下。(小组动手操作,测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当学生在学习中已经产生了问题或产生了对新知的需求,处于努力想去探求知识的思维状态时,我们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形成对新知的认知。)

小组代表可能汇报的内容

组一,把三种纸叠在一起就能清楚地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了。大纸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他们相差得面积。

组二,在纸上的背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这张纸的面积是几个格子。每张纸相差几个格子的大小就是他们相差得面积。

组三,在三种纸上画同样大的圆圈,画的圆圈越多说明纸就越大,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但是你们想一想我们在看测量他们的面积大小的时候,我们是用什么样的图形测量比较准确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正方形,因为正方形他们在排列的时候空隙比较少,而圆形在排列的时候空隙较大,所以用正方形测量比较准确。

教师追问:那在画格子比较的时候有的同学画的格大,有的画的格小,这样你们说大纸比小纸多几个格子的面积就不准确了。

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A、拿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揭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B、我们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C、同桌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D、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课桌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可能感觉有难度,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教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揭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请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请学生说一说,用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测量数学书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面积单位的换算。)

(3)认识1平方米

小组讨论:如果要量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我们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教师引出1平方米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接近1米??

请同学估算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仔细思考。你们一定能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难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