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收藏
一、 命题分析 |
本次测试试卷的试题充分概括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和能力,题型结构合理,试题有针对性且难易程度适中,题目的数量适当,较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班级 | 参考人数 | 90分以上 | 80--89 | 70-79 | 60-69 | 60分以下 |
五三 | 57人 | 14人 | 17人 | 10人 | 6人 | 10人 |
五四 | 55人 | 10人 | 18人 | 14人 | 6人 | 7人 |
1、 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填空题的第
1、
2、
3、
5、7小题,选择题的第
1、
2、3题,口算、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第2和3两题。
2、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填空题的第
4、6小题,判断题第
3、4小题,简便计算,列综合算式计算,以及解决问题的第1题、第4题(操作题)。
3、 错因分析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比如:小数乘法中的列竖式计算,以及相关概念法则的掌握和理解。但是,通过本次测试,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
(1)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一些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填空题的第4题,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保留两位小数是2.4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2)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好,例如:填空题的第7题,很多学生对行和列的概念认识不清,个别学生还出现了错别字。
(3)很多学生都存在不按要求做题的情况,在和学生沟通后究其原因是不读题和不理解题意造成的。例如:列综合算式计算,很多学生都没有按照要求做题。
(4)部分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例如:解决问题的第1题和第4题。
(5)学生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很多学生考试时做完试卷后都无所事事,没有检查验算的习惯。
三、总结与反思试卷中的错误虽然体现在学生身上,有学生的责任,但同时也有教师教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本准则,不仅需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还需要对部分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以及算理的理解等方面的指导。
(3)注重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按要求做题。
(4)在以后的练习中加强简便运算的练习和强化,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特点,准确运用运算定律,转化运算顺序,正确进行简便运算。
(5)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数量关系不清楚,分析思路不明,在以后的课堂中多加强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训练,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多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成。
(6)引导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函数的有关概念
全体数字向我朝拜的故事
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题
人教版三角形说课稿
数学课上教学中的小组互动合作
“开火车”到数学课
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论文
人教版《乘法估算》说课稿
如何快速消除学习疲劳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方法的主要因素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课件
杯子里的互质数数学故事
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
华罗庚的退步解题方法
高一数学学科知识点总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教学论文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
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练习(二)
2014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2014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如何加强学生课堂倾听能力
七座桥的故事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二)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千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训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