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收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十)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再次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灵活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2.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 (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 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 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通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 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 面包车 | 大巴车 | 小轿车 | 摩托车 |
辆数 | 6 | 8 | 33 | 12 |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2课时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练习精品
镜面对称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赏析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方面的教案精品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7课时6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数学二(上)5.2对称图形
第三课时小学数学二上优秀教案《镜面对称》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五、观察物体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6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
观察物体实录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介绍小学数学教案二上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9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之“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优秀教案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3课时5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1~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4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3 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辅导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8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6的乘法口诀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