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等数学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策略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校高等数学教育应用能...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高校高等数...

高校高等数学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2020-05-01 收藏

ժҪ:高等数学是高校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很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尤其对于理工科、金融学科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强大的数学知识做支撑。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能为学好这些专业知识夯实基础。因此,本文重点探讨高等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高等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高校数学教师在开展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重点阐述在高等数学教育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目前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大多数高校学生以及个别高等数学教师,对培养和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存在不同的看法。很多教师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法准确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些教师、学生在进行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而已,导致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长时间无法提高。

2.高等数学教材内容陈旧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高等数学教材中,仍然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为主,无法满足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高等数学教学的需求,阻碍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尽管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高等数学教材编著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知识仍然占据很大比例。如,许多专业的高数教材,更侧重于内容和体系,忽视了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兼顾侧重。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培养自己数学应用能力的热情与自信心。由此可见,缺乏优质、高效的高等数学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3.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倡导应用新课程标准,但是,仍有部分高校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展高等数学教育时,仍然采用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无法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式、被动接受,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4.实践教学占比较小

一直以来,部分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尽管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但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高校在数学软件应用、建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大欠缺,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高等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具体对策

1.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数学教师应努力掌握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其次,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从而大大降低学习难度系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微分的应用章节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应先通过具体实例引入微分概念。例如,一个金属球的半径为4cm,球的外部镀了薄薄的一层铝,铝的厚度是2mm。求金属球外部铝物质的体积大约为多少?(值为3.14)。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利用金属球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且因为金属球外部的铝的厚度非常小,因此,基于微分观念得到另一个公式,然后再结合题干条件把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内进行计算即可。之后引出微分的概念、计算等理论知识,让学生有数学层次上的了解和掌握。如此一来,教师结合章节知识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解答具体的问题,不仅能够巩固记忆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加强高等数学教材的编著改革,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夯实教材基础

在选择高等数学教材时,教师应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数学教材,旨在通过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学习、工作和生活夯实数学基础。

3.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开展一些系统、综合的训练,旨在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充分发掘他们的数学潜能;针对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由于这类学生往往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注重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信心,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一些基础的数学题目,从而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找到数学学习乐趣与信心,等到他们数学基础打牢以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拔高训练,实现循序渐进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方式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夯实高等数学学习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效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解决专业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有利于降低数学概念理解难度,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求知欲。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没有具体的生活案例作支撑,如此就提高了数学知识的难度系数。以化工专业学生为例,在讲解高等数学知识时,就可以用引进化学反应速度等专业知识作案例,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不仅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成效显著。

4.注重组织高等数学建模,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所谓建模,就是在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活动时,基于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建模意识,详细阐述建模方法,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确定符合数学建模要求的背景性、经验性材料。在进行数学建模过程中,问题才是第一核心。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侧重于融入与其他学科、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性、开放性极强的例题,从而指导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时,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模型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在学习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分段函数的真实案例和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清楚这些问题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切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相互交融。第二,积极建立数学模型,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基于数学角度、利用数学思想、数学语言来描述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个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理解问题中所蕴含的背景、概念等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的生活经验。由此可见,作为数学教师,要多读书、多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第三,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现阶段,很多学生都愿意参加科学研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刻秉承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的原则,不用担心学生的研究成果的有用性,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建模,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有时候提供的一个简单例子,在学生的探究下可能就变成了一项实用型研究成果。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运用,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选择含金量高的数学教材,注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和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进而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后续专业知识学习成效,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