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3
收藏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除应用题,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重心定理
八年级数学菱形4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总复习
八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
八年级数学重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八年级数学分式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数学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除法
八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
八年级数学菱形3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八年级数学实数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复习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
八年级数学实数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