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三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80页例3,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进一步掌握小数加法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法运算。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探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根据例3情境图制作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一个“西瓜”(图片)。
问:你们知道它是从哪来的?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买来的,种出来的,……)
教师:西瓜是用什么东西种出来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种子)
教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种子展销会”。
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情境图(教科书第80页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中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口答。
教师板书:买西瓜种子用去5.5元,高粱种子用去2.76元,玉米种子用去14.5元。
教师:这两位叔叔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
学生说出情境中的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5.5+2.76+14.5。
教师: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师巡视指导,有目的地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算法:
算法一:5.5+2.76+14.5=8.26+14.5=22.76(元)
算法二:5.5+2.76+14.5=(5.5+14.5)+2.76=20+2.76=22.76(元)
请板书演示的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这两种算法正确吗?为什么?你更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表各自的看法。
引导学生理解算法二的算理,回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性质。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得出,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结果一样,只是运算顺序改变了。
算法二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能得到整数的两个数先加,这样就使计算变得简便了。
这就说明,整数的加减法的一些运算律同样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教师:你们知道在计算小数连加时怎样使计算简便吗?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引导学生小结:先观察加数,把能凑成整数或整十数的小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先相加,这样就能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
牢记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基础知识
数学初一年级北师大版下平方差公式知识点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平移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
教师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作用
重视四则运算 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发展—《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书随笔
七年级华东师大版数学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检测题:《6的乘法口诀》
公开课课后说课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
必备的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随堂检测题:上册
七年级数学冀教版下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同底数幂的乘法知识点
公开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研心得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能力
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湘教版初一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初一数学华东师大版下实践与探索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知识点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
初一数学苏科版下第7章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七年级浙教版数学下平行线的判定知识点
必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幼儿园教育中数学教育思考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计算器的使用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同步练习题:上学期
教学心得 让数学教学充满温情
初一数学浙教版下图形的平移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