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2)本班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在讲解过程中会重点多次强调本堂课的重难点部分。
二. 教材分析.
本堂课为西师版2014年11月第一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中的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获得出发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滲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难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有了这些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所学的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2新授 出示例1
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24支装,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水彩笔
多少支?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水彩笔的总盒数,每盒的支数,平均分给3个班。
问题: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
(2)讨论算法:
法1:先算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再算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支
法2:先算每班分得多少盒水彩笔,再算分得的盒子里共
有多少支水彩笔.
⑶列式:
法1:分步:总支数:24 × 12=288 (支)
每班分得的支数:288+3=96 (支)
综合:24×12+3=96 (支)
法2:分步:每班分得的12+3=4(盒)
每班分得的盒子里水彩笔的
支数=4×24=96改)
综合:12+3×24=96(支)
(4)注意:1.单位:分步算式第^单位可能和最终问题但闻不同,关键看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应用题可能方法不唯一,但不同方法答案应该一致。
3.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3新授 出示例2
一次运完200吨货物,需要派多少辆这样的车?
可以这样列式:
32÷4=8(吨)
200÷8=25(辆)
也可以这样列式:
200÷(32÷4)
=200÷8
=25(辆)
答:一次运完需要派25辆这样的车。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课堂活动”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解决实际问题吗?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5、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的练习1题和2题?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3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同步测试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综合检测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5
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步检测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5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4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同步测试1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4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试题1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同步测试2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6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6
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4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5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7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11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