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2、通过假设、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3、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教学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故事书定价5元1角,小方写作5.1元,小雨写作5.10元。
讨论:
1、两人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2、说一说5.1与5.10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教学例1。
(1)填一填,比一比。
①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验证。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3元=()角 0.30=()分=()角
②长度:0.3m=()dm 0.30m=()cm=()dm
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大小会变吗?为什么?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53页试一试。
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例2中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
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2、练习十四第1--4题。
3、补充: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用0,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0.30=0.30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2010届高三数学导数的应用4
2010届高三数学圆的方程
2010届高三数学导数的应用2
2010届高三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数列求和
2010届高三数学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0届高三数学导数的应用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单调性1
2010届高三数学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2010届高三数学古典概型
2010届高三数学双曲线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值域
2010届高三数学几何概型
2010届高三数学平面共线向量的应用
2010届高三数学导数及其应用
2010届高三数学排列与组合
2010届高三数学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010届高三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
2010届高三数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解析式
2010届高三数学空间几何体
2010届高三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
2010届高三数学命题的四种形式
2010届高三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超几何分布
2010届高三数学反证法
2010届高三数学抛物线
2010届高三数学等比数列
2010届高三数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010届高三数学基本算法语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