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收藏
第二课时 认识三角形(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9页的例3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到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想引入
教师: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猜测)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究规律
1、教学例3。
(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师:每人一根吸管,把吸管任意剪成三段,能围城一个三角形吗?看在摆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摆时每两根小棒要首尾衔接,相离相交都不对。
教师:为什么有的学生用自己所剪成的三段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学生又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要求:4人一组开展量、算等操作活动,讨论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①每个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每条边的长。(可用mm作单位)
实验 一 二 三
②4人依次把自己所画三角形的各边长记录在下表中。
③计算并填空。
3段吸管的长(mm)
是否围成了三角形
(2) 讨论。
①结合量、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3根小棒的长分别是10 cm、4 cm 和18 cm,用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注意:答案不止一种)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可以肯定这3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练习十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知识?采取了哪些方法学到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堂总结: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4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练习题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7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5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同步测试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6
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综合检测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过关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7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3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10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练习题2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步检测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4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3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9
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