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
收藏
3 反比例
1.正比例与反比例在研究意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共性,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这节课的学习较容易些。
2.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3.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得数是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十几减5、4、3、2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大家来锻炼
有几瓶牛奶
十几减7
关于7的图画应用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十几减6
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第一册第三章 整理与复习(一)
连加、连减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建议
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二)
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建议
关于8的图画应用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
两步应用题
买铅笔
数学一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关于9的图画应用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7的认识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认识图形 三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